混在三国当军师_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文台二战荆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文台二战荆州 (第2/2页)

在我们已经占据了一个州。所以应当安排足够的人来留守,并且得有大将坐镇才可。只有后方安稳了,前方将士们才能够毫无顾忌地奋力杀敌。”/p>

    /p>

    孙坚觉得有理,又问道:“那子绪你看谁来留守合适?”/p>

    /p>

    杜袭微微一笑,道:“将军亲自留守最好!”/p>

    /p>

    孙坚哈哈一笑,又问道:“哈哈,那可不是本将军的性格!除了我以外呢?”/p>

    /p>

    杜袭就知道孙坚不会答应,于是建议道:“朱治可以,不过需要我来辅助。”/p>

    /p>

    孙坚想了想,虽然他很希望杜袭能够随军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但是豫州这边又不能不守。于是只得答应。/p>

    /p>

    又差黄盖先去河边安排运输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克日兴师。那孙坚本来就是南方人,又跟赵二相熟,所以打仗时都更倾向于用船来运输粮草军械,度快,还省事,最关键的是只要有战船护航,就不怕别人断自己粮道。/p>

    /p>

    都安排好后,众人便各忙各的去了,而杜袭则私下里找到了祖茂,对着他耳语了几句。/p>

    /p>

    而刘表这边的细作第一时间探知了情况。自从孙坚上次离开荆州后,刘表便知道此人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专门派了很多细作潜伏到豫州,随时监控豫州军动向。/p>

    /p>

    细作急忙赶来报告刘表,说孙坚在豫州与江夏郡边境聚集了大量部队,似乎是准备进攻江夏。刘表大惊,急聚文武将士商议。/p>

    /p>

    蒯越摸了摸胡子,安然道:“主公不必忧虑,可令黄祖部领江夏之兵为前驱,主公率荆襄之众为援。这个孙坚,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可以借道南阳直抵襄阳,却非要越过大别山去走江夏,真是蠢得可以!”/p>

    /p>

    这就要介绍一下刘表地盘的地理了。荆州同时与豫州、扬州相接临。东北方向是豫州,东方是扬州。而与豫州接壤的,只有一个江夏郡。孙坚想打刘表,在不绕路的前提下,就需要先打江夏黄祖,而后才能进入南郡攻打襄阳。/p>

    /p>

    但是如果孙坚借道南阳就不一样了,他的军队走南阳去襄阳距离更近,完全不需要经过江夏郡。/p>

    /p>

    而江夏郡与豫州接壤的部分,有一道横跨荆、扬、豫三州的大山脉——大别山。孙坚要去江夏,必然要跨越群山才行。这条道路可一点也不好走!/p>

    /p>

    刘表觉得有道理,便令黄祖率军北上,前往大别山驻守。要知道山地易守难攻,谁先占据山地,谁最有利。好在那条山脉是在江夏境内,故而黄祖占据起来很容易。/p>

    /p>

    随后刘表则在南郡召集大军,集结地设置在南郡与江夏的边境,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支援江夏。/p>

    /p>

    孙坚这边准备好了,正要出,弟弟孙静却不同意出兵,他带着一帮小孩子拜于马前而谏曰:“今董卓专权,天子懦弱,海内大乱,各霸一方;豫州方稍宁,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就算要打,也应该多积蓄些实力,待准备完全之后再行动,愿兄详之。”/p>

    /p>

    孙坚却不同意他的说法,曰:“弟勿多言。吾将纵横天下,有仇岂可不报!”/p>

    /p>

    长子孙策,今年才十六七岁,正是冲动的少年,见他父亲要出兵,便跃跃欲试曰:“如父亲必欲往,儿愿随行。”/p>

    /p>

    孙坚听了很欣慰:看看,这才是我的好儿子!当即答应了,遂与孙策一同登舟,杀奔荆州。/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