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5章 梦回二十三 真情 三 (第2/2页)
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庚辰双行夹批:八字写得满园之内处处有人,无一处不到。】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这是快速行文法,因为谁住哪,之前已“定”,不必多言,而且这里也完全是实录,而此处只是单独拿出宝玉和黛玉择舍来述,足见孰轻孰重, ““闲言少叙。”,正是,(外人注:能抓着曹雪芹的感觉,哪怕只有一点,也是让人兴奋的!) ““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庚辰侧批:末必。】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庚辰侧批:有之。】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哈哈,宝玉如果每天能如此,在此终老至死恐怕他也是一万个愿意的! 而脂爷在“读书”后批“未必”,足见脂爷眼中心中的“书”是些什么书了, ““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倒是真情真景,”,为之后开诗社作引, ““略记几首”,“略记几首”,表明宝玉的作诗水准可能真和新,但想奇或想再高水准再高境界可能就有些难了, 但,仅就其中真和新中的特别是“真”,在红楼梦中就相当有看头了! ““云: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这个就极其真实了!而且相对于之前历史的甚至所有的诗包括唐诗来说,真是充满新意! 甚至这种真和新几乎完全可以弥补甚至抹去所谓“奇”和“境界”上的所谓“缺憾”! 这完全是宝玉夜晚前去探望已经在床还没睡的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XX注:宝玉挑得好时候!(外人注:可参见宝玉要歪一个枕头的典故事件以及去看湘云事件,想让宝玉太“乖”恐怕是件难事)) 其一,“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宝玉某个春夜应该是思念黛玉,前去探望黛玉, 而黛玉恐怕正坐在被中看书或什么,因为黛玉似乎一般睡得有些晚, 而“打更”的声音听未真,意思是夜其实已经挺深了,恐怕打更的人都因为困意而打得不够重或者雨声遮住了部分更声, 其二,“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枕上轻寒”,正因为应该是坐在被中,所以枕上轻寒, 黛玉之后不久有一个极其经典的动作, 即黛玉也是夜晚前去看宝玉,但晴雯正因宝钗来到怡红院正生宝钗的气,没听出是黛玉,没给黛玉开门,而黛玉又恰好在怡红院外听到了宝玉和宝钗的谈笑声,黛玉听着听着,想着想着就呜咽悲泣, 回去后,这动作原文如下: “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外人注:哎…黛玉眼中很难有不湿润的时候…见到黛玉如此,我眼中也很难有不湿润的时候…(XX注:哎…)) “窗外雨”,恐怕正是黛玉有雨夜边看书边听雨的习惯, “眼前春色梦中人”,这个有些艳词的感觉,但完全是发自宝玉的真情真爱的内心之中,与之前所有诗中的此类的内涵几乎完全不同! 因为之前所有的类似诗都是相当成年人做出的,因此之前才说绝没有宝玉这里如此真、新,即相当纯粹的感觉! 而要小小解一下此词,这“春色”当然不是指窗外的春色,而是指当时恐怕已经卸妆而拥被而坐的天然之色的黛玉, 而且因为被中之温,脸上微微泛红,再加上床、账、被、枕等物,其“春意”恐怕是更强的, 其三,“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这个在之前“春色”的感觉上更进一步了! 以烛泪联想到黛玉之泪,而且还明知故问地“因谁泣”, 而以烛比黛玉,这个其实也不太祥的,有一种说法是黛玉泪尽而逝,而这个泪尽是不会逝的,但泪却会是尽的! 之前已详述,泪尽而逝,是指黛玉逝时,其实已经悲伤绝望到不能再极致!其实已经泪尽! 但最后一滴泪还是最终被绞出…(外人注:哎…) “点点花愁为我嗔”,这是实写黛玉,而黛玉为什么会“愁”,恐怕黛玉正是因为宝玉此时来得不是时宜,而怕人看见说闲话,而愁,于是为宝玉而嗔, 这个是极写实的!因为,袭人就是因为这个而之后去王夫人处所谓“义正辞严”!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这个有趣,“小鬟”不是指紫鹃,而是指雪雁,因为丫环们也辛苦的,晚睡早起,更何况雪雁如此小小年纪,宝玉和黛玉相谈,至少宝玉肯定会“笑言频”,于是打扰了雪雁的休息,雪雁自然会不耐,紫鹃却恐怕还挺“享受”这样的时间,因为宝玉和黛玉的对话,确实相当好听! 而这与之后晴雯不耐宝钗晚上来宝玉处是一个意思,(外人注:这句话意味深长) 且先到这。 (外人注:哎,评诗那一大段,让人…情不能禁…(大白纸注:真情如双刃剑,不拥抱,剑锋闪闪…)) “真情,真的很难得,”小戒道,“即使受伤,也是真情。” “戒弟此话甚妙!”小猴笑道。 “什么戒弟?!”小戒脸一红道。 “二师兄确实妙语。”老沙呵呵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唐道,“真易伤,因而,真须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