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零二章】他失去了什么 (第1/2页)
二零二章他失去了什么 她说,自己甘愿做一颗星,在无月的深夜,独自默默而明,在有月的深夜,便躲在皓月之后,任由自己的光芒被皓月遮掩。|顶|点|小|說|網 而他,也喜欢掩在黑暗中,所以,他们是同类人。同样的不惜一切相助心之人,同样的不想置于人前,哪怕明知心之人离自己会渐行渐远。傻吗?不是的,只是他们的不宣于口,他们的在意不需要太多人知晓,只需自己无愧于心。 有心腹问他为何要附庸殷氏,以周氏的实力,完全可以像殷氏一样自立门户,他只是笑笑。不是他多相信殷裔,而是他相信阿乐,阿乐即信殷裔,他亦信。他信殷裔可以带领周氏族众过上不成提心吊胆担心哪天便被皇帝一旨圣意勒令必须出兵。 哪怕对敌的只是些想要保命的百姓,甚至其中掺杂着自己的亲人。 各大氏族本就差错错踪复杂,女郎嫁人,郎君娶妻,哪个不讲究门当户对,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所以一个氏族的毁灭,通常伴随着数个氏族的凋零。 他相信殷裔如果可以登上那至高之位,一定不会如毓帝那般赶尽杀绝。 哪怕他因为进了殷氏祠堂而必须舍弃些什么。 阿乐曾对他坦承相告。甚至将自己最隐密的东西告知于他,所以他不再怀疑,同时他也知道阿乐如果将殷裔带进殷氏祠堂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阿乐说,她可以接受一切,除了失去殷裔。哪怕自从殷裔迈出祠堂,便己不是以前那个他。 万事都有两面,若想拥有,必先失去,在这点上老天对谁都是公平的。因为平乐曾经失去过命。所以她可以活着从殷氏祠堂走出。 可也只有一次机会,若再进,阿乐也必须有所付出。而那付出。却是常人无法接受的。所以自古进了祠堂之人,非死即疯。 虽然不知道殷氏祠堂为何那般神秘。可周悠还是很替平乐心疼。 她决定将殷裔带进祠堂,虽能救回濒死的殷裔,可同样的,她和殷裔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平乐失去什么他并不知道。可殷裔……想起自己那夜与殷裔秉烛夜谈,自始至终,殷裔的态度都是冰冷冷的,不管他提出什么。他都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于殷氏有利,他会毫不犹豫的接受,于殷氏无利。他会不顾面的拒绝。 这根本就不是殷裔,或者说不是他了解的殷裔。 数年来,殷裔之所以总在他曲城周九之上,并不仅因为殷氏势大,殷裔的气度。风姿皆在他之上。他会怜悯弱小,当时淮阳地动之时,会因善心而出粮出银。那才是殷氏嫡子。 可现在…… 周悠觉得,自己己经知道殷裔进了祠堂后失去了什么。 那便是……七六yu。 七,喜、怒、哀、惧、、恶、yu。 六yu。则泛指人的绪,yu望等……因为有这样,人可以称之为人。周悠疑惑,人如果失去这些,还能称之为人吗? 殷裔现在做事,只是很单纯的凭借着此事是否对殷氏有益,有益,便做。 他曾提起阿乐,殷裔点头表示记得一切。只是……他的态度太过平淡了,甚至可以称为无了。好似平乐仅仅是平乐,一个曾经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郎,得之与失之于他无甚要紧,所以他的态度才那般平淡。 如果真的如他所料。那现在的殷裔便只是一个人形机器,用本能判断着一切。 所以,阿乐最终选择了……离开。 离开这个伤心地,是非地,离开自己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三年后。 一个叫七里的小村庄。因要出村子,需走七里小路才至大路,要到附近的县镇,需从大路再走七里,因而得名。 这个村庄在泯江的上游,因紧临泯江,多数村民都靠在泯江打鱼为生,打来鱼,一半售卖,一半留着家里吃用,子过的虽然清贫,但因离在镇较远,所以很是太平,哪怕现在天下己乱成一团,七里的百姓却依旧出打鱼,落而息。至于谁当皇帝,百姓们根本不在意,他们在意的只是今天多打了两条鱼,明天可以一条清蒸,一条腌成咸鱼,留待冬泯江封江时食用。 便在这样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三年前来了一户人家。 一个郎君带着两个女郎,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