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阴影背后的刀 (第2/2页)
仇,小小的新罗是明显指望不上的,大唐是他唯一的依仗。让李云聪亲自护送新罗使者来唐,远没有单纯的保护那么简单,想必也存着让他进一步了解东北三国的情况,好根据明确的三国形势来做出合理的判断。 “你们现在住在哪儿?有时间我去找你,顺便见见新罗王女。”罗士信略作思考,也有了定计。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敌人,高句丽是大唐的敌人,百济与小日本坑壑一气,那就是他罗士信的敌人,这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管,该帮忙的还是要出点气力的。 李云聪见罗士信已经看破他的用意,颇为不好意思道:“就住在长安驿馆里,我们在驿馆还遇上了百济的使者,彼此气氛很是僵硬,若非在国都,周边都有重兵护卫恐怕会打起来。我担心他们会对王女不利,不敢陪士信兄多饮。” 相比李云聪的不好意思,罗士信这里就看谈了许多,这人与人的相处,少不了相互需求,立场相对的时候。李云聪为他们的族人考虑,罗士信为大唐考虑,关乎自己彼此的立场,朋友之间怀着异样心思是可以理解的。 李云聪一直心系自身任务,只是与罗士信喝了个高兴,便返回驿站保护新罗王女去了。 **********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长安典客署。 自汉朝汉武帝打出大汉天威之后,朝见的异族渐渐增多,为此他特别增加了招待外宾的机构鸿胪寺。此机构一直沿袭下来,唐朝在鸿胪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典客署,用来招待他国使节以及重要宾客。 大唐现在百废待兴,最需要的不是四方征战而是养精蓄锐。唯有与各方交好,达成和平共识才能安稳的发展下去,为将来的四方征战打下基础。 大唐新帝继位,此时此刻选择来朝见的外族使者大多存着与大唐交好的心思,面对这样的人,唐朝顺势给了他们最好的招待,将他们尽数安置在典客署中,享受着一定的贵客待遇。 在典客署中有一个不是他国使者,却比他国使者更加重要的贵客。 杨彦,一个无名小卒,一个享受着三品大员待遇的小卒。 要知道唐朝的品级与以往不同,二品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虚衔,没有实际权力的。真正掌握实际权势的大多都在三品官这一块,就如几位宰相,左右尚书仆射他们就是三品官。三品大员的待遇就如宰相的待遇,就连他国使者都没有这个资格获得这个待遇。 这让一个地位低下的铁匠,有着受宠若惊的感觉。 尤其是杨彦这样没有见过大世面的老实人。 杨彦自幼便生活在荆南鄂州。鄂州是极具盛名的钢铁之乡,境内铁矿产量丰富。三国时期便有记载:《古今刀剑录》中“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为南铜越炭作之”,一直到现在,鄂州依然是铁矿产量的宝地。 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鄂州盛产铁矿,他们的冶炼水平在整个大唐王朝都是数一数二的。 杨彦便是其中的一个铁匠世家,因为钢铁是国有资源,大部分的钢铁都为国家承包,他们这些小铁匠只能靠着自己凭借运气在一些废弃的铁矿或者储藏量不多的矿地挖掘质量不足的铁矿,来满足百姓的生活所需。杨彦会炼钢,而且手艺不错,钢的质地胜过铁数筹,很是实用,供不应求。但是因为铁矿的供应不足,这供不应求,只是因为产量低下,并非生意红火,大赚特赚。生活依旧异常拮据,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尤其是前几年,杨彦的老父亲得了重病,卧病在床,身子瘫痪,需要高额的费用,还要请人专门照顾起居。当时正逢乱世,情况更严峻几分。 杨彦在生活所迫之下,开始想着如果用手中不多的铁,冶炼成更多的钢,以缓解压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当真让他改良了冶炼方法,成功的消除了不必要的损耗,以定额的铁炼制成更多的钢。 杨彦的发明引起了鄂州刺史的注意,上表朝廷,但因杨恭仁迂腐,不重视这些奇yin巧计,无视掉了,知道长孙无忌的发现。 杨彦知道明天就要面见皇帝,作为一个小民,他紧张的觉也睡不好。翻着他的冶炼心得,免得上缴给皇帝的时候出现错别字。 就在这时,一把刀出现在了杨彦的脖颈处轻轻一拉!(未完待续。。) ps:卡文,食言了!惭愧!R52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