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_【0916 一切照着历史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16 一切照着历史走】 (第2/2页)


    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韦宝也说不清楚。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sao扰明朝的北部边境。

    因此京城并不安宁,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

    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

    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

    朱高炽是成祖朱棣的长子,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靖难之役爆发以后,朱高炽曾与母亲徐氏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京城。

    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

    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

    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

    成祖朱棣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

    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

    就成祖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继承皇位的,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成祖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文臣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在和平时期,掌握了文臣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家,武将的本嘴拙舌怎么也抵不上文臣的笔和嘴。

    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名。

    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与清代雍正皇帝的即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宣宗朱瞻基,是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又称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为宣德炉。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

    于是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

    朱棣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

    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代在身边,让他了如何解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

    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

    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座热,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

    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

    但是朱瞻基早就预料到前途的险恶,因此当得知父亲病重后,马上日夜兼程赶回了京,当时朱高煦还没有派人设伏,他没有料到朱瞻基会来的如此之早。

    回京之后,朱瞻基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明年为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

    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

    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

    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

    八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