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_【0978 取悦皇帝不容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78 取悦皇帝不容易】 (第2/2页)

当受这个责备”表面上强调“当受这个责备”,实际上强调的是“我坐在这个位置”。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历史架空剧。这部剧高度总结了封建王朝的政治现象。很多可以应用于其他朝代。

    这部剧难看懂的原因在于其高度总结性。一个对中国历史没有深度了解的人,如果直接看范文澜黄仁宇的历史著作,可能觉得味如嚼蜡。可是当自己深入发掘了解历史后,再回头看大师的著作,就意识到自己发掘了解的东西早就被精炼的总结过了。这便是学习由繁入简的过程。

    想要最好理解大明王朝中对封建政治的演绎,我觉得配合这一系列回答观赏效果最佳:

    这篇回答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嘉靖对钱盯的这么紧,为什么宫中贪了那么多钱嘉靖却只是做做样

    德宗为什么如此爱钱呢?简单地解释,就是他财迷 脑残。就像以前人们讨论明朝万历皇帝贪财一样,要么说他心理变态了,要么说他受小商之家出身的mama影响,总之就是不正常,随便换个正常人上去都比他强啊!然而,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为万历翻案的文章越来越多,他捞钱的正当理由也越来越多。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打过一场大仗的德宗,自然是深知金钱的重要。他之后的宪宗也一样,只要想打仗,谁都会拼命捞钱的。只不过宪宗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在史书上留下他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今藩镇割据、河湟沦陷,我一心要恢复大唐荣耀,可惜财力不足,所以才不得不攒钱啊!

    这篇回答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嘉靖需要严嵩这种人,除掉严嵩,帝国马上运转

    养兵、打仗,都是要大笔烧钱的。韩愈这帮忠臣们心疼老百姓,自然是极好的,但他们能不能解决德宗的财政需要呢?既不能得罪大地主,又不能压榨老百姓,神策军的高工资怎么发?以后要削藩仗还怎么打?卢杞、裴延龄这帮jianian臣,对百姓敲骨吸髓有一套,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们至少满足了德宗的需要啊!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替德宗背锅,干这种千人喷、万人骂的勾当。后人评价德宗,大部分都说他笨、傻,被jianian臣迷惑了,说他坏、恶的不多。而对卢杞、裴延龄等人的评价嘛,呵呵。你如果当了皇帝,是喜欢卢杞呢?还是韩愈呢?

    这篇回答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清流浊流都是嘉靖要削平的山头,以及嘉靖为什么要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太监:

    我并不否认当权的太监贪污受贿,并纵容亲朋好友鱼rou百姓,但那些所谓的名士清流呢?因为他们掌握了话语权,看见他们家财万贯,我们觉得这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结果;看见他们四世三公、世吏两千石,我们觉得这是人家血统高贵,家教杰出的结果。实际上,在皇帝眼里,“清流”“浊流”都是一丘之貉罢了。

    大明王朝这样的优秀作品,其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他表现了现实世界真实的博弈过程。

    矛盾在对立中统一,从朝堂到地方,从清流到严党,从嘉靖到隆庆,无不充满着对立和斗争。历史就是在斗争中前进的,消灭旧的矛盾,产生新的矛盾。

    人的思维是需要磨炼的,有道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出发,一切就洞若观火。

    《大明王朝1566》的内容,可以基本切分为两个部分:改稻为桑、海瑞上书。中间有一条隐线,就是嘉靖。严嵩挂了,严嵩背后的嘉靖没有挂;海瑞调离浙江了,但海瑞背后的裕王还安安稳稳活着。电视剧有个副名叫嘉靖与海瑞,其实是皇帝与文官。两边只要有一个不倒,故事就能演下去,改稻为桑玩完了,还可以改桑为稻。桑也好,稻也好,其实都是嘉靖把弄朝政的形式而已。只要嘉靖这个主角不下台,戏就演不完。

    单从这个主题来说,大明王朝就涉及了一个不太为我朝所待见的话题。理想状态下,文官都是皇帝任命的,给你饭吃你就应该老老实实听话。该背锅就去背锅,该干事就去干事,我让你活你不能上吊,我让你死你不能逃命,这就是和谐的君臣关系。

    因而普通政治剧里的矛盾点是什么?文官与文官,朝臣与朝臣,皇帝这个君臣关系的主导方,是不能出现在其中的。在普通政治剧里,皇帝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这些皇帝似乎只知道看忠jianian胜败,等到打完了自己上去,宣布比赛的胜利方是自己和其中站着没倒下的那一派,然后众正盈朝国泰民安,完结撒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