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章 精神胁迫 (第2/2页)
着朱允炆发脾气。 发了半天脾气的朱允炆似乎终于发现那两个大臣就这么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好像是在看自己的笑话一样。 朱允炆更加不悦,他怒道:“你们两个,倒是说话啊,你们看看,全天下的人都要反朕,从藩王到功勋重臣,从边境将士到各地官员,甚至连百姓的请愿书都递到了朕的案头上,你们看,这是燕王府的,这是宁王府的,这是云南沐王府的,还有洛阳知府,凉州知府,西安知府,还有北境的万民书,他们一个个的,都要朕放了叶羽,” 黄子澄和方孝孺默不作声,只是低头站在殿内。 朱允炆更加恼火,他狠狠的掷出一个茶杯,正砸在殿内的立柱上。 “古來明君,当体恤下意,体民情,知民意,任人以信为先,当不效宋高宗之举,定不出鹏举之冤,”朱允炆咬牙切齿的念着,语毕拍案而起,怒道:“朕是宋高宗,他叶羽是岳鹏举,哈哈,朕倒是真不信了,朕是皇帝,朕要杀谁还需要他们來指手画脚,好,他们不是替叶羽说话么,那好,朕成全他们,他们都是逆贼的同党,朕一并杀了解气,” “皇上,”一直沉默的方孝孺终于开口,“臣请陛下息怒,听臣一言,” 朱允炆见终于有人站出來说话,立刻道:“说,快说,” 方孝孺向朱允炆行了礼,缓缓说道:“臣以为,陛下此时应顺应天下人所请,放逆犯叶羽一条生路。” “你说什么,”朱允炆怒道:“你要朕放了他,要朕妥协,朕可是皇帝,” “就算陛下是皇帝,有时候也不能太随性,”方孝孺一向耿直,他的语气似乎比朱允炆还要不悦,“若当初陛下听臣之言,不要对付叶驸马,又怎会有今日的窘迫,” 朱允炆被方孝孺一说,顿时怔在了原地。 方孝孺却继续冷冷的说道:“陛下错在太过心急,陛下刚刚登基,根基未稳,却急于削藩,更清除功臣,这些动作都做的太过急躁明显,怎能不招來天下怨怼,如今连万民书都递到了陛下面前,陛下还要一意孤行么,” “方大人此言差矣,”黄子澄也站出來说道:“既然如今已走到了这一步,又怎能回头,就算陛下放过叶羽,又能换來什么呢,能让这些万民书和奏折都凭空消失不成,” 方孝孺瞪着黄子澄,冷冷的说:“至少不至于闹得天下沸腾,黄大人,你难道真的要陛下彻底失去民心吗,” 黄子澄冷哼一声,只说:“方大人目光短浅,只要陛下削藩成功,那些百姓无论民心如何都也不足挂齿,沒了他们拥戴的所谓贤王英王,他们还能翻起多大的浪,” 方孝孺怒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黄大人既然胸有城府,又怎能不了解这其中的关键,” “方大人,” “够了,”朱允炆不耐烦的打断了还在争论的两个大臣,他以手支撑自己的头,说了句:“你们都出去,朕要自己静一静。” 黄子澄和方孝孺互相瞪了一眼,各自向朱允炆行礼,拂袖离去。 朱允炆现在觉得异常疲惫,他似乎自从登基以來,就沒有一刻是轻松的。 不,或许从他出生起,就不曾轻松过。 少年时被困于各种学习之中,成年后成为皇太孙便深深活在了祖父和亡父的阴影下。 他常常听祖父对他说:“要做个像你父亲一样的贤德君主。” 朱允炆知道,在祖父心里,始终是把自己当做了父亲的替代品。若非从自己身上看到父亲的影子,祖父真正属意的继承人应该是燕王。 好不容易熬到了登基,他又发现,自己被那些藩王、大臣、功勋贵族掣肘,沒有一时一刻是惬意轻松的。 朱允炆很累,真的很累。他看着殿内一地的狼藉,一种深重的疲惫感席卷而來,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帝被大臣们胁迫了。 悲哀的精神胁迫。 “李兴,传绮筝郡主來见朕。” 一直候在殿外的李兴,应了一声便向湖心画馆而去。 江月走进乾清宫时,便看到了满屋的狼藉,她沒有说什么,甚至沒向朱允炆行礼,只是默默的捡起地上的请愿书开始看。 朱允炆坐在书案后,静静看着她的动作。 等她看完,朱允炆才开口:“朕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江月沒有抬头,也沒有看他,只是继续沉默的翻看着地上的奏折和请愿书。 朱允炆眼中的疲惫感更重,他又问:“如果朕现在答应你留他性命,你可愿兑现诺言,陪在朕身边,” 江月终于抬起头看他,眼中却是一种失望至极的神情。 “皇上,你看到这些,竟然还在拿这件事跟我谈条件么,” 朱允炆被她眼中的失望刺痛,讷讷的说不出话。 良久,江月突然笑了,那似乎是嘲笑,又似乎是苦笑,只是她说:“若皇上想这样跟我谈条件,那我也可以同意,因为,这是天下之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