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七章 ??汽车维修厂的烦心事 (第2/2页)
如果讲给咱们自己听是不是就有些内虚了?我这里有一篇诸葛亮的文章,是他前几天的新作,我看了之后很受启发,你也可以看一看。虽然我们在竞争,但绝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竞争队友,所以分享给你也不要紧,谁让咱们是同行呐!现在我们在所有面对的困难是一样的诚信度不够、发展缓慢,可能这篇文章适合我们’。 刘备自从上次高峰论坛之后,虽然对曹cao采取的是对手态度,但始终是可合作态势,所以一直希望能够感化曹cao。 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汽车服务业没有根,这是这个行业的本质问题,所以一天到晚总是在发愁客户、在寻找车源,而寻找到之后又是什么结局呢?” 邓嘉林道:“是呀!我们汽车修理业的根在哪儿?我们的卖点又在哪儿?” 林双喜说: “很多事实证明,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修理工的能力决定的。 在经营的过程中,‘人员重要’,这是任何一个老总都知道的,但是当具体冲突的事件摆在面前的时候,我相信90%的老总们都会选择先安排生产。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老总们考虑的是挣钱要紧; 老总们考虑的是这个人有可能半年以后或一年以后就不是我的人了; 老总们考虑的是培养完以后出去单干就是我的竞争对手了; 老总们考虑的是再干一、两年我也不干了,承包到期了,还是先挣两年钱吧…… 老大,你作为老总,是不是这样子啊?” 邓嘉林不好意思地笑笑,道:“确实如此!也是没办法呀!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一天到晚,总要盘算收入、支出!” 林双喜: “是呀! 这篇文章说,其实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为什么修车的时候总是感到高手太少? 为什么总是买了设备当作摆设,没人使用? 为什么修理工总是跳槽? 为什么在车辆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自己修理厂的车越来越少? 为什么想招聘人却很困难? 为什么总是要观察谁要跳槽……” 沈笑夫问:“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林双喜说: “问题的原因嘛,可能比较复杂。 高薪聘请人才的企业,就是以奇高的薪金吸引眼球。 但是对于汽车维修企业来说,尽管你可能会有高薪,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很好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甚至总是担心人员会心怀叵测,就是得到了人才又有什么用? 至今,还没有多少‘坐等高级人才’的汽车修理企业大展宏图的报道,倒是有很多企业在建立的时候都是大批的网络人才,花费巨资购进先进的设备,圈得很好的地段,拉拢大批的名车客户,但是都只是昙花一现。” 邓嘉林道:“有道理!其中的原因也许很多,也说不清楚,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比高薪更重要的是用人机制,是爱才之心、惜才之情。” 林双喜继续说: “是呀是呀! 因为一个人的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 求贤若渴的姿态值得赞扬,但要求绝对高级人才,还需要企业多搜集人才信息,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扩大企业的竞争力。 用实力说话,才能吸引人才,而不是坐在招聘市场。 别以为出个高价,人才就会自己送上门来。 问题解决大家会有一个发现:现在的汽车类杂志越来越多,并且现在的报纸大多数也都开辟了汽车版,甚至连《京都日报》、《环球时报》等这些政策性非常强的报纸也‘迎车而上’。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需求,再看看车展,国际的、国内的,报社、协会办的,比比皆是。 所以现在的四位一体店更如雨后春笋快速地生长着,所以这就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工作机会。 汽车维修人员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以至于很多和汽车不沾边的学校都开办起了汽车技术培训,很多修理厂也都搞起了汽车学徒的招聘,尤其是那些仅两三间门脸房的路边店,“学徒”的牌子更是久挂不断。 试想,这样的维修人员修出的车谁敢开?试问,这样招来的修理工又会对我们这个行业提供多大的益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