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板条甲 (第2/2页)
斤重,在加上马铖目前面对的都是防御战,对灵活性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所以板条甲是目前马铖最合理的选择。 虽然现在经过马铖的改进,将一副板条甲的生产时间缩短到半个月,可是这其中大量时间还是浪费在板条的生产上。一副板条甲需要二十四个不同形状的环状板条,上身十八个下身六个,这种板条在炼钢车间生产出来后还需要铁匠手工打制,用来减少板条中的气泡,正是这道工序需要大量的时间。 现在蒸汽机投入使用,那完全可以研制气锤,用气锤代替铁匠的反复捶打,质量上来了不说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而现在马铖需要的正是时间。 宋应星知道蒸汽机对马铖的重要意义,但是完全不懂这个冒气的铁家伙对工业生产能产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铖兴高采烈的对宋应星说道:“老师,现在蒸汽机成功了,下一步就拜托老师将车间里所有人工的部分换上蒸汽动力!” 宋应星听马铖这么说轻蔑一笑:“哼哼,马小子,你太小看老夫了,这点事情能难倒老夫吗?” 马铖听宋应星在这吹牛逼没说什么,从怀里又取出几张图纸,这些都是马铖和陈子龙搞的改良机械,其中就有最为重要的气锤,宋应星接过图纸一看傻了眼,这里面的东西他根本没看过。不过好在宋应星跟着马铖了解了近代数学知识,上面的各种符号到都能看懂。 宋应星不亏是明代科技大拿,在几 天内就将马铖的图纸熟悉一遍,然后带着徐振业开始对兵器局的各种机械开始改进。八月底就将板条甲生产出来,在九月底形成生产规模,每月可以生产板条甲五百副,同时因为气锤的研制成功,兵器生产速度也跟了上来。 明代好一点的兵器都是千锤百炼得来,现在有了上好钢材,在加上代替人工的气锤。工匠们只要做好模具,用钢水生产出粗胚,在经过气锤锻打,接下来就开刃出厂了。一柄百炼钢刀只要半个时辰就可以生产完成,并且因为整个刀身都是精钢打制,坚韧程度远远强于百炼钢刀。当然也不是一点缺点没有,这种工业化生产的钢刀虽然锋利度够了,可是刀身少了那种反复折打的云纹,美观上大打折扣。 有了宋应星的加入马铖算是彻底的解放出来,同时宋应星根据马铖提出的流水线工艺,在经过明代本土化改良,让兵器局的生产速度大增。 没了后顾之忧的马铖开始放开手脚投入新兵训练中,有了严格的奖惩机制,新兵训练也步入正轨。 秋去冬来一晃到了十二月,明代因为小冰河天气影响,在十月份南直隶这里就开始落雪,十二月份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十多度。 按照明代标准落雪后就不应该会cao了,但是马铖不管这些,老子每天用钱养着你们这帮丘八,想要下雪就不训练?门都没有! 今天是规定的会cao时间,在天没亮的时候马铖就穿戴整齐坐在中军大帐中,看着太阳露出第一丝曙光,马铖低声说道:“会cao开始!” 随着马铖的将令,中军大帐外八面牛皮大鼓敲得震天动地,进入十二月份的第一个会cao正是开始! 大鼓一响整个寂静的大营马上沸腾一片,各个总旗小旗等基层军官开始督促手下士兵着甲出训,参将副将等高级将领也赶紧钻出自己的帐篷一边穿衣服一边往中军大营这里跑来。 第一个赶到的是张国柱,这个家伙虽然四十多岁但是精力充沛,穿着四十多斤的上好札甲还能健步如飞。 张国柱进入大帐后单膝跪倒叫道:“前营总兵张国柱拜见军门大人!” 马铖点点头,让张国柱起身站在自己身边,这家伙是马铖的副将,是军中身份仅次于马铖的第二号人物。 第二个赶到的是马锡,经过半年的训练马锡一改文弱书生的模样,真正的成为一个军中将领。马锡进入大帐也单膝跪倒叫道:“后营总兵马锡拜见军门大人!”马锡说完站起身来站在一旁。 接下来马铖手下各个将领纷纷赶到,除了四大总兵,马铖手下还有三十多个副将和参将,按照马铖的军制其实不需要这么多高级将领,可是这帮家伙都是马士英、阮大铖一党塞进来镀金的家伙,马铖没办法只好统统接受下来。这帮家伙一个个级别很高,但是管的却是千户百户的事情,马铖打的主意就是爱干就干,不爱干可以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