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夸官爵苏萍谐谑 (第1/2页)
第八章夸官爵苏萍谐谑 苏萍留下后,每逢大臣奏事或太后接见外国使节,事后太后总要问问苏萍的见解。由于苏萍谙熟历史,所以对历次事件的后续演变及利害关系都能给出正确的分析和中肯的提示,其正确的程度,就跟历史教科书一样。太后非常信服,认作肱骨,更离不开她了。 前者太后曾有“让吏部议一议,给她定个职衔品级”之语。不几日,吏部遵旨议覆:“苏萍拟授三品尚书郎中。”奏疏呈上,皇上御批“著依议,钦此”。遣太监转发至颐和园,并捧来官服、印信。苏萍谢恩,换上三品服色。 下午太后午睡。李莲英退下来,恰遇苏萍,上下打量她的三品官服,笑着点了点头:“苏姑娘荣升,怎么谢我呀!” 苏萍说:“李公公尽知的,我也别无它物,我的俸银孝敬公公如何?” 李莲英笑答:“有这句话就够了,开个玩笑不要当真。公公还能真要你的不成?” 苏萍想了想,说:“公公玉成之德总该谢的。我送公公一句话,这句话值多值少公公日后自会知道。” 李莲英夸张地做了一个听的动作。苏萍说:“宫里人叫做永和轮的小火轮船是日本进贡的,有时太后喜欢坐在它的船舱里游昆明湖。据我所知,日本的机器靠不住,这个船早晚得爆炸。您可以出主意,请太后仍然乘龙舟,用这个永和轮系着两丈长的绳子拉着龙舟,这样就安全了,也不影响游兴。但是您可别说是我的主意。”其实是苏萍穿越前看过一则史料,知道永和轮有过一次锅炉爆炸才敢有此提议。 李莲英似懂非懂,伺机奏明太后,只说是出于自己的担心。太后念其孝心,也就依了。 下午太监报称:“李鸿章觐见。”苏萍心中窃喜:会不会带着日新来?果不其然,张日新跟在李鸿章身后,见到苏萍,俩人交换了一下眼光,未敢出声。苏萍见张日新脑后多了一条辫子,觉得又滑稽又好笑。李鸿章入内奏事,因涉及出兵朝鲜,事属机密,太后对一班人众说:“你们都下去吧!” 苏萍喜出望外,向张日新微一点手,张日新会意跟随。小慧也跟着出来,苏萍朝她摆摆手,她明白了遂未跟来。张、苏二人抄近路一直来到后山苏萍的住处。关上门苏萍先摘下他的帽子,就近看了看他的辫子,张日新忙用手捂住,说:“假的,粘上的,只许看不许动。李中堂的意思是不弄个假辫子不好融入清朝社会。” 苏萍说:“难为他想得周到。”又问:“李鸿章给你个什么官儿?” “佐领,从四品。”张日新指着自己的蓝顶子。 苏萍立刻来了神儿:“我可是正三品尚书郎中,相当于六级干部副国级。”把椅子搬到屋中央,端坐好,一指张日新:“小小佐领,见了上峰因何不拜呀?” 她见张日新看着她傻笑,说:“人家都是你上级了,还敢嬉皮笑脸的!”索性走过去,按着头、按着肩,把张日新按跪下了,她再转回去端坐在椅子上,喝道:“说呀!” “说什么?” “你说下官参见尚书郎中大人。” “下官参见尚书郎中大人。”张日新照样学说:“哎,我记得卖假药的江湖医生也叫郎中啊!” “嘟!大胆!有辱上官,杖八十,左右,拖下去,打!” 哪里有什么“左右”啊,她只好亲自站起来,攥着小拳头猛擂了一通,张日新笑着把她搂在怀里,说:“大人息怒,悠着点儿,别累着。”没想到刚才还八面威风,一趴到张日新肩上一股无名的委屈溃了堤,竟哭了一鼻子。临完了又擂了两拳。待她情绪稍定,张日新说:“大人,大人,过完了官儿瘾说正事儿吧?” 苏萍喘了一会儿,定了定神,顺势拥抱住张日新,刚好凑近他耳边,悄声说:“刚才是咱们的告别演出。说正经的,今天机会难得,咱们该离开这儿,该回去了。等到李鸿章带着你回天津,你就再也没机会进园子了,那咱们可就回不去了。这些天,生活在古人中间我感到莫名的孤独。听我的,回去吧!” “你知道今年是西历哪一年吗?” “1894呀,甲午战争就是今年。战事一起,李鸿章忙着跑前线,你还有机会进园子吗?”苏萍说。 “所以我改主意了,我打算参加这场战争。”张日新说。 苏萍一愣,低头思考片刻,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所学的知识比1894年的日本人要先进一个多世纪,你想通过你的参与改变战争结局。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想通过穿越来改变历史,属于逻辑学的悖论,不会有结果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