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藏秘事_第八章 夸官爵苏萍谐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夸官爵苏萍谐谑 (第2/2页)

“这我都懂,但我不能容忍自己充当甲午年的过客。我宁愿做一番徒劳的努力来换取自己的安心。”

    苏萍低头咬了半天嘴唇,说:“行了,准奏。”

    “我跟李鸿章提到过你,他很需要你的帮助……”

    “穿越的事你都跟他说了?”她直视他的眼睛。

    张日新说:“我必须跟他交底,否则他不可能信任我的建议。我还把朝鲜东学党叛乱的事告诉他,当时还毫无动静,第二天这件事就发生了,使得他对我深信不疑。穿越的事我只需让他一人知道,并要求他保密。我相信,军人,是能严守秘密的。”

    “但是他绝不敢向太后要我,太后也不可能准许。这样吧,我把有用的资料写出来,咱们拟出一个计划。”苏萍边说边从抽屉里抽出几张纸来,又从柜子里取出双肩包,神秘兮兮地从里面抽出一支圆珠笔来,在张日新眼前晃了晃,说:“幸亏还有这个,毛笔我真用不惯。”她让张日新自己搬把椅子坐在桌旁。

    她边想边写,把历次外交事件以及军队交火的日期、地点、日军人数、双方伤亡、战况分析等,一一罗列出来。

    苏萍说:“其实,甲午战败主要败在制度上,但是要想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等于是与虎谋皮。所以我看咱们只能舍本逐末,在战争机器的末端做一些改革。”

    张日新说:“对,也就限于武器装备、部队编制和兵员训练这些方面。武器装备方面主要基于这样两点考虑:第一,我推出的武器应该比1894年更先进;第二,必须是现有的条件能生产的。我向李鸿章推荐的是火箭炮和袖珍潜艇。火箭炮就是前苏联二战中用的‘喀秋莎’,你一定知道。在21世纪的人看来,‘喀秋莎’已经是博物馆里的古董,但放在1894年就是超先进的武器了,大约领先了半个世纪。我为什么不选取更先进的武器譬如导弹呢?就是因为客观条件差距太大。清朝对电的应用还仅限于电灯、电报,电子学的概念还没形成。不要说什么集成电路,就是最原始的电子元件真空管1894年也还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也就是说当前的物质条件距离导弹的制导系统等技术还差得老远老远呢。而我选取的那两种武器,李鸿章的几个工业基地都能造出来。尤其是潜水艇,你知道实战型的潜水艇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如果我现在把它造出来,至少要比1894年领先二十多年,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当前的设备能力完全可以造出来。即使这样,也只能用人力作动力。你知道,潜艇下潜后不可能使用热机,只能使用电机,这就需要蓄电池。而当前中国唯一现成的电池就是电报用的最原始的所谓湿电池,这种电池根本不可能作为动力电源。虽然我在这里可以把蓄电池开发出来,但是需要时间,现在距离黄海海战只剩下五个月时间了,一切都来不及了,所以现阶段潜艇只能使用人力。”

    苏萍说:“我相信你技术上会成功的,因为你是理工男。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日本军方在我国设立了若干谍报机构,例如“玄洋社”、“乐善堂”、“皇协军”都具备相当的规模,都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尤为严重的是,这些谍报组织还吸收了不少亲日的中国人成为该组织的成员,为他们效力、卖命。比如设在北京米市大街的井田商社,设在珠市口的三源商社,到了六年后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全都撕破伪装成了日本驻军的军部。但是你今天对那些官老爷们说这些看似老实的日本商人就是间谍,他们都懒得搭理你,除非你有真凭实据。还有港口,尤其是军港城市,你猜他们把谍报机关设在哪里?设在妓院和鸦片烟馆!防不胜防啊!这些你都提示李鸿章,让他有所警惕。时间差不多了,该回去了。”

    他们尽量走小路返回乐寿堂,路上苏萍说:“咱们穿越这件事仅限于让李鸿章一人知道,不能再让第二个人知道了。当前的清朝社会认知水平非常低下,绝大多数的人还很愚昧、很迷信。如果让他们知道咱们来自21世纪,他们是绝对不能理解的,他们就一定会把咱们看作是鬼怪、妖孽,愚昧的人群处置妖孽的手段是非常残忍、恐怖的,历史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一旦弄到这个地步只怕咱们连全尸都留不下。”张日新听了这话也不由得打个冷战。

    临近乐寿堂的时候,苏萍让张日新紧走几步拉开距离。等她走进乐寿堂院门的时候,隐身在巨石“青芝岫”后面看到张日新在殿前等候。功夫不大一名太监搀着李鸿章出来,张日新从太监手里接过来。苏萍走近几步,张日新也回头看见了,点点头。就这样,苏萍眼泪汪汪地目送张日新搀着李鸿章出了园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