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天宝继开元 敕封十节度 (第5/6页)
孤军深入、腹背受敌之态势,那就凶险之极了!” 他此言一出,诸人尽皆愕然,纷纷点头称是。 谁知一旁的李祎听了安思顺这番入情入理的剖析,不仅没有欣喜之情,却勃然大怒,将脸一板,手杖往地上重重一拄,骂道:“方才那么多,我竟是白说!你们这几个小子所言尽是狗屁不通,怎么当上的节度使?” 他一指最先发言的三人,说道:“请陛下降旨,将这三个小子先拖出去各打一百军棍!”,又气哼哼的补了一句:“那个安思顺,也打五十!” 他是宗室老将的身份,如今又上了岁数,天子李隆基听了毫无责怪之意,反而觉得他愈发淳朴可爱,忙笑慰道:“老帅息怒,怎么生这么大的气?你们几个,还不来哄哄老帅么?” 中书令李林甫见天子如此说,忙抢上前来扶李祎,还端起桌上的热茶,先吹了吹,再奉给他饮,神态恭敬,犹如人家上门女婿一般。 可怜几位在各藩镇杀伐决断的大将,此刻都如家中的孝顺儿孙般围了上来,又是作揖,又是拿好话来哄。 夫蒙灵察更是扯着大嗓门唤道:“啊呦呦!老帅要打末将屁股,这滋味却有二十年没有尝到了。老帅要打尽管打,一百不够解恨,两百也行啊!”这话一说,座中诸人尽皆莞尔。 其时,大家都知老帅已身患绝症,恐来日无多,今日圣人既不责怪,索性就让老帅欢喜一会儿。 只忙活了好一阵子,李祎才憋不住笑,叹到:“你们啊!” 他转身又向圣人谢了罪,点头向李林甫致了意,这才对诸将说:“你们也莫怪我生气,国家将一镇重任交给你们,如果你们刻舟求剑,拘泥不化,我大唐疆土的安危可就危险了啊!”言及于此,声音竟有些悲凉,良久,他才盯着王忠嗣说道:“他们都说了。王忠嗣,你也说说!” 王忠嗣近年来连破契丹、突厥,大小几十战无一败绩,已被加封为“云麾将军”,隐隐已成了老帅李祎的接班人。他性格沉稳,方才并未发言,此刻见老帅又点了他名,也不推辞,朗声说道:“方才老帅已将三明三暗之态势廓清。我等应将各路力量视为一个整体,而绝非相互孤立之存在。末将以为,我军战略有三,其一,北灭突厥,怀柔回纥;其二,封锁吐蕃,困而不打。其三,契丹、南诏、大食,剿抚并用。” 他话虽不多,却掷地有声。 “好!”老帅李祎赞了一声,命道:“再细拆解来。” 王忠嗣面上毫无骄矜之色,只见他一副美髯飘洒前胸,正色道:“突厥目前已处于颓势,我军应先以河西、朔方、河东三路为主力进击突厥王庭以及左、右二杀残部,同时安西与北庭都护府牵制葛逻禄、突骑施两部,减除其羽翼;幽州亦出疑兵,牵制契丹与奚,使其不得救援;而我军亦可谴使联络回纥,结成同盟,如能说得回纥出兵夹攻,则事半功倍,突厥指日可灭。”他用词极为简明扼要,显然已是成竹在胸。 他又说:“吐蕃最大的优势是他们所处的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广的战略纵深,故此,无论从东、西两路深入,皆不可取。但他们最大的劣势在于其人口的稀少与资源的贫乏,有鉴于此,我军应采用积极防御策略,围而不打,只要守住石堡城和连云堡这一东一西两座隘口,再联合南诏截断吐蕃西南的茶、马、井盐和粮食的运输线,不出五年,吐蕃资源耗尽,必然内乱,那时候,他们就只有两条路,要么臣服大唐,要么被我军活活困死。 而采用此战法,不但可将我军的损耗降到最小,还能保证我安西、陇右、剑南三道境内长期安宁,商旅耕作皆可不受影响。而我军不轻动,突厥、葛逻禄、突骑施等敌,以及南诏、大食等骑墙势力就不敢妄动,即便有人挑衅,我军也有足够的力量给予迎头痛击。” 天子、李祎与众将听了皆赞了一声:“好!” 太子李亨也面露欣喜之色,皇甫惟明脸上却不动声色,李林甫在旁见了,也只是捻髯微笑。 王忠嗣略作停顿,又继续说道:“方才两项战略,已经囊括了第三点的内容。另外,据我所知,契丹与奚渴望与大唐通婚以正其名,南诏惧我吞并其土地,大食贪图通商利益。此三点,皆可成为使其与我军媾和的条件。同时,剑南、幽州、安西和广州等地皆应备军整武,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王忠嗣于此节所用笔墨最少,但在天子李隆基和信安王李祎听来却最为中听,有道是“为将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王忠嗣已能从大格局出发思考整体战略,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他能将眼光从单纯的战争延展到外交、经济等手段上,实在是可以寄予厚望。 王忠嗣言罢,行个军礼便自行落座,凌烟阁内一时安静的鸦雀无声。 天子李隆基打破了沉默,总结道:“各位爱卿能直抒胸臆,无论对错,都是进尽忠言,朕心甚慰。如今,我军战略态势与各镇策略已渐清晰,望诸位用心揣度、落实。朕方才又见你们与老帅的袍泽之情甚笃,说实话,也是心怀感叹。我记得,你……”他伸手一指盖嘉运,道:“你是开元元年入北庭都护府从军,后来以折冲校尉的身份修建庭州要塞,只率五百人抗突骑施攻城三月,杀贼三千六百,城不失陷,对么?” 盖嘉运听天子竟记得自己早年的军功,心中大为感动,唤了一声:“陛下”便即跪倒在地。 天子微笑着,又指着安思顺说:“安思顺,朕记得你是开元二年替你伯父安延偃从的军,那时候你才多大,十七吧?后来,你跟薛讷老将军在陇右大破吐蕃,长城堡一战,你一人斩敌首二十三枚,身负十八处金创之伤,对不对?”饶是安思顺性子缓慢,听了天子如此说,也不禁热泪长流,“嗯”了一声,仆伏在地。 天子接着说:“夫蒙灵察,西域少年孤儿,本是老帅手下一名亲兵。我记得信安王那次单刀赴会,入突厥金帐赴宴说降,就带了你一人牵马。是你替老帅挡了三箭,还用马槊挑翻了突厥五位勇将,杀出重围后,血透重甲,别人问你怎么样?你是怎说得,还记得吗?” 夫蒙灵察已是感动的浑身颤抖,哽咽着回道:“末将记得,末将当时说‘烤只整羊来,吃完了再回去挑他五个!’”说着竟趴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想起往事,一旁的老帅李祎也是唏嘘不已,老泪纵横。 “王忠嗣、皇甫惟明,你二人都是在太子身边长大!”说到这里,他转身目视高力士,如唠家常般道:“我记得,那时候王忠嗣才十岁,他也才八岁,都是留着青鼻涕的俩小子,整天跟在忠王,哦,也就是太子屁股后头转悠……。” 此时的李隆基不像天子,倒像个慈祥的老伯父般看着两位身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