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章 我会站在你身后 (第1/2页)
陈过庭,李清照,黄灿等一干重臣,几个长公主跟着一群文武官员。 急吼吼的从汴梁一路追到临安。 发现李敬居然在临海居给赵柔嘉做火锅。 牛油混合着猪油,菜油,花生油的味道,飘香四溢,馋的那帮去过靖康大陆,吃过牛rou的人一地口水。 “过分了啊,过分了啊!” “真是过分了,这龙虾,帝王蟹,牛rou,响螺,娃鱼都是好东西,远航的船队送回来的吧?你们就忍心偷食?” 赵柔嘉一脸得意表情,好像在显摆。 朱琏连忙招呼她们坐下。 宗泽笑容灿烂,倒是留守登州,刚被朱琏请来的陈仁俊,连忙起身,给李清照,赵玉盘的人搬来椅子。 “我们一路心急如焚,让舰艇全速前进,运河上还烧坏了一个锅炉,都顾不得停下检修,你们在这里吃好的,也不等等我们。” 看见陈仁俊和禁卫一起拉来了桌子和椅子,把原来那桌并了四五个小桌张火锅桌子。 赵玉盘拉着几个meimei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又招呼祁虹,祁虹连忙示意旁边有小桌,那是朱琏招待临海居其他官员卷属的。 陈书倩和苏浅浅都没坐过来,她们坐那边大厅也合适。 “酒呢?光吃菜,不喝酒啊?对得起千里弄牛rou回来的将士们吗?” 做了教部尚书的王太妃没好气的看了一眼李清照,这女人太张扬,比男人都好酒。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不过她还是很感谢李清照,若非她接管太学。 自己也没勇气跟朝中那群男人站在一起,处理政务。 原本酒桌上,李敬还在厨房盯着厨子们清理牛杂,宗泽和乔海父母性格都比较沉闷,陈仁俊也不爱说话。 赵柔嘉时不时朝着厨房跑。 那些官员家卷虽然也被朱琏请到临海居吃饭,听说朱琏刚在汴梁皇宫杖毙了殿试学子,连大气都不敢出。 这下子热闹了。 黄灿,陈过庭,梁扬祖都是爱说笑的。 李清照更是个爱闹腾的。 一下子临海居的观海楼就热闹起来了。 上了酒,朝臣几杯酒下肚,气氛起来了,肚子里的话也摁不住了。 首先开口的是黄灿。 “太后,不能让上皇胡来啊!” 这话说到了这群朝臣心坎里了,尤其是梁扬祖等好些大臣,都是改革派的践行者,提倡君王还政于民。 李纲的政治主张,却是希望大宋回到仁宗时候垂拱而治。 两者背道而驰。 以往赵桓没有回来的时候,李纲再怎么闹,怎么谏言,他们都不放在心上,有李敬的支持,协助,有朱琏的认可,这就行了。 不管赵桓是出于什么目的启动李纲为太学副山长,还是科举主考官。 其中蕴含的政治意味,不言自明。 “黄三司使,山东盐铁大兴,钢,锑所制锅碗瓢盆,各种器皿,工具,农具,畅销大宋,价低质高,本宫替天下百姓谢谢你!” 这些年,山东各地的铁厂,铁矿发展很快。 产量剧增。 仗却暂时停了下来,军械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各作坊纷纷转为民用品投放市场。 朱琏说的是事实,却答非所问,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所请,黄灿嗨了一声,摇了摇头,连忙推辞。 “这个事情是三司做的,功劳不是我的,是靖王的,三司也好,在场一些同僚也好,都是跟着靖王指点,发了一些小财,太后慧眼如炬,真正受益的是天下百姓!” 黄灿是个实在人,他向来说话直。 哪怕着书,在书上也对李敬的在盐铁上的技术,推崇备至,引用的技术也注明了李敬所授。 他这么说,朱琏并不意外。 意外的是,梁扬祖站起身来。 “太后,回想昔日我大宋先贤张载,在横渠镇讲学数年,终于总结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只敢说,可是靖王却敢团结朝臣,与之实践!” 此刻正好李敬端了一锅火锅出来,给跟随朝臣一起来登州的汴梁部分官员上锅。 “过分了啊,卑将一介武夫,梁相不能把我往圣人上架,要知道,捧的越高,摔的越惨!” “过分吗?我觉得不过分,靖王之前,我大宋所言都是天圆地方?太阳,月亮,围着地球转,靖王绘制的海图,却是地圆说,虽然大宋舰队尚未进行环球海试,但靖王绘制的地图,海图,已经被一一明证,所谓为天地立心,不外乎如此!” 这马屁精。 李敬被拍的都有点懵逼,为天地立心,居然可以如此理解? 人才啊? 可是朱琏等人,眼睛里却散发着光彩,一个个用鼓励的眼神,鼓励梁扬祖继续说。 “再说,为生民立命,在场都不是外人,我也就实话实说,不管是周宁还是我,都是被靖王授意进行政务创新,改良,改制都不准确,说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还政于百姓,也就是为生民立命的创新,让百姓对自己负责,对县,州,府,路等治理天下的官府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 “说的好,微臣能参与为生民里命,与有荣焉!” 梁扬祖话音刚落,跟来登州的周宁就应声叫好。 刚站起来,就被张叔夜拉着坐下。 “周相昔日如何没有这般感悟?” 言下之意让梁扬祖继续说。 “为往圣继绝学,怎么继承?当然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继承的基础上,研究出为何如此,靖王和三司合作,不仅盐铁上成就斐然,在农学,畜牧上,也有很多创新,前些日子我去两湖,京西,到处鸡鸭成群,百姓都在说,有了这么多鸡鸭在田间地头找食,连蝗虫都少了好多!” “好!” “好!” 水,旱,蝗,疫是大宋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想当初,李敬让人总结出鸡蛋孵化的温度,顺便整理了一些杀菌等提高孵化率的办法,只是为了让赵柔嘉不愁没有鸡蛋羹吃。 却没想到随着李家商行各地低价售卖技术,设备,大量的孵化工坊出现。 大宋尽然在全国蔓延开了鸡鸭养殖。 还能抑制蝗灾。 在场一群人都在叫好,李敬也咧着嘴笑起来。 他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