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_第二百九十二章 死神来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死神来了 (第2/4页)

系,郭默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只要自身强大了,能为各种人才提供足够施展的舞台,郭默相信对真正的人才,是会有致命吸引力的。

    所谓,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客套完之后,整个酒宴的话题,就围绕着眼前的旱灾进行着。

    许州比不得其他四州,没有事先打造的水井和人工池塘,本身就没做任何的水源储备。

    许州又做了几年的“边州”,地虽然不是很广,人确实是很稀少,有的地方数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影。

    这样的情景,对比后世的河南之地,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

    派粮赈灾是必须要做的,郭默却不想简单地将粮食发给那些饥民。

    完全的不劳而获,不仅毫无意义,更能让那些饥民养成懒惰的性子。

    因此,“以工代赈”,就很自然地被提了出来。

    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进行秋耕了,而许州有的是无主之地。

    郭默的意思也很简单,凡是西来的饥民,按人数、有秩序地聚居在一起,形成新的村庄、集镇。

    官府可以提供给他们果腹的粮食,更可以免费发放粮种,免费租赁给他们耕牛和农具。

    这些吃饱的饥民却必须要去开垦荒地,到时候按时种上粮食,并按既定的比例,官府收取税租。

    如此三年之后,这些开垦出来的田地,就完全归属于开垦人,只需正常缴纳农税即可。

    多余的劳力,也可以打井、挖池塘、修路等,总之一句话,要通过自身的劳作,来换取粮食,而不是不劳而获。

    当然,如果想参军更是欢迎,一旦被录取,就能享受军属的待遇。

    为此,郭默直接又给了“岳家军”五万的兵额,但是不设定时限,本着宁缺母滥的原则。

    郭默这个举动,还真不是看重了那有可能出现的大几十万饥民,而是金国仅存的十万兵马。

    如果那十万兵马,能够让他筛选一遍,选出一两万合格的军士,还总是会有的吧?

    小耶律齐,一进燕王府,就被郭默打发到后宅去了,并让武南天告诉黄蓉,这是他刚收的关门弟子。

    武南天自然高兴,自己又多了一个小师弟,虽然的确是小了些,比老五杨过还小两岁呢。

    “集贤殿”里的酒宴,一直持续了四个多时辰,连酒菜都换过三回了,天也慢慢黑了下来。

    当夜,耶律楚材父子就住在了燕王府。

    只是耶律楚材被安排在前院的客房,而小耶律齐却住在了后院里。

    第二日,郭默召集众人,在“群英殿”举办了一个拜师仪式。

    在众人的祝贺和羡慕里,小耶律齐叩拜了郭默和黄蓉,正式成为郭默的关门弟子。

    不过,孩子才五岁多,现在开始学武还早了一些,拔苗助长的事情要不得。

    最终,小耶律齐还是先跟着爹爹回许州去了,约定明年等他过了六岁生日,就把他送到桃花岛去。

    是的,郭默是没打算自己直接给这些孩子启蒙,一是年龄太小了,进境太快未必是什么好事。

    二是,这么小的孩子,最好还是放到一个小群体里去,总跟大人待在一起,容易失去孩子的天性。

    桃花岛就很好,环境优美,世外桃源,又有六个同龄的孩子在,无论学文习武,就算是玩耍都能有一起的。

    郭默这个提议,耶律楚材当然赞成,甚至有些感动。

    既然都是自己人了,郭默也就没再瞒着,直接在酒席宴上,跟耶律楚材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饶是自觉定力十足的耶律楚材,也被郭默的话给惊到了。

    不过,看到旁边正常吃喝的赵汝述三人,耶律楚材知道郭默没有欺骗他的必要。

    如此一来,之前的种种猜疑和不确定,甚至大宋这几年,那些在别人眼里的诡异政治现象,或者是“把柄”,就都说得通了。

    就为此事,耶律楚材还自干了三杯,并在郭默面前立下誓言,任君驱使,不离不弃。

    旱灾不是一天来的,自然也不会是一天就走的。

    该做的准备,能做的准备,郭默已经都吩咐下去了,至于结果如何,就要几个月后见分晓了。

    也许因为这场饥荒,北方各处的战火都停息了,各自在舔舐着各自的伤口。

    南方的消息,终于还是传了回来。

    自从朱子柳来洛阳求援,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主要还是距离太过遥远,一来一回近万里路程,正常人都受不了这个级别的颠簸。

    果然如同郭默所料,高氏的“大中”政权,伙同吐蕃人进攻会川府十天之后,双方各有伤亡。

    会川府在一灯大师的协助下,新君段祥兴更是身披重甲,亲自上阵杀敌,会川府的军民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数次打退“大中”联军的进攻。

    原本进入大理的吐蕃人,有整整一万铁骑,却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的部落,十日的攻城之战,让他们也损失了两千来人。

    这下子吐蕃人不干了,遂向高炯索取更多的利益。

    会川城没打下来,高氏又能拿出什么样的利益给吐蕃人呢?

    双方闹僵了几次之后,吐蕃人索性直接带着剩下的七千多人,回到了旦当郡。

    这里是最早说好的报酬,吐蕃人担心继续打下去,自己的军队再受折损,这到手的旦当郡也可能会失去。

    权衡利弊之后,就撤军了,至于高炯的死活,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甚至,吐蕃人巴不得高炯跟段氏拼一个两败俱伤,那么他们吐蕃人说不定有更好的机会,从大理侵占更多的州府。

    吐蕃人一撤,追随高炯一起造反的苗人,也不再出兵了,直接劫掠了一番,回到了他们的地盘。

    这些类似于雇佣军的存在,没有足够、持续的利益驱使,谁会真正为你卖命?

    又过去半个多月,双方僵持不下,高炯却又收到自己老巢被袭的消息。

    原来,是罗氏鬼国的人动手了。

    郭默的请求,跟他们国主的命令也差不多。

    更何况罗氏鬼国,现在这最强悍的八千军卒,还是陆陆续续被“敦武军”训练出来的。

    就连他们的部分战马、盔甲和武器,都是由郭默给无偿提供的。

    最初就说好了,这八千军卒,会作为将来赵思默的护卫军。

    给自己儿子的东西,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虽然那个儿子已经六岁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爹爹。

    善阐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