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五章 一灯寻路 (第3/4页)
” 黄药师看着场中练功的七个小子,还有被穆念慈带在旁边的三子郭逍,这小子才三岁,看着场中一群大哥哥在那里折腾,咯咯直笑。 再过十几年,等这帮孩子都二十多岁之后,默儿又能多出这么多的好帮手啊。 一灯大师在桃花岛住了两个多月,直到听说金国已被郭默亲率“岳家军”攻灭的消息,突然又想到汴梁城去看看,就向黄药师提出了辞行。 当问明白一灯大师的去向时,“东邪”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一灯大师,这两个多月来,你也亲眼目睹了这几个孩子学武的进度,以老夫看来,杨过这小子恐怕不适合在这里继续待着了。” 七个孩子一起练武,杨过学的太快,刚开始五六岁的时候还好说,现在已经八岁了,慢慢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思想。 有好几次,杨过已经提出来,想要继续往下修炼第四层。 也不是说黄药师、朱聪他们不愿意教,担心孩子进境过快是一方面,关键是杨过的进境过快,同时也给别的孩子造成了无形的压力。 这里边,郭平还要大杨过一岁,为了跟杨过保持进度,已经是暗中下了不少苦功。 而跟杨过同岁的叶风和陆秉,现在才刚刚练到第二层“风过旌起”,十岁能到第三层都算是优秀的存在。 可是,偏偏有小杨过的进境在前,把这两个同样出色的孩子,对比得有些怀疑自己。 都是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彼此间的攀比还是有的,随着年龄的不断长大,黄药师这种幸福的“烦恼”却越来越严重。 这才借着一灯大师离开的机会,想让他把杨过带走,亲自交到郭默的手上。 本来就是那小子的徒弟,放到桃花岛几年了也不管不问的,让杨过跟自己那同样逆天的外孙女待在一起,也许就显不出那么大的差距了。 “哈哈,好吧,老僧理解你的想法。” 就这样,黄药师亲自写了封书信,他还担心郭默误会,详细地介绍了杨过的情况,并附上了自己的判断。 除了小时候被掠走,杨过还没有离开过杨铁心和穆念慈,现在真的要离开了,这二人的心里还是有些难以割舍。 不过,当黄药师给他们解释完之后,二人还是能够理解的。 “念儿,就让过儿去找他师傅吧,黄岛主是世外高人,他既然认定这样做对过儿好,我们就不能挡了孩子的前途。” 即便杨铁心也难舍难离,却还出言安慰穆念慈。 小杨过听到后却是异常兴奋,在他幼小的心里,师傅就是天下第一的存在,问题是总见不到师傅。 现在能够去找师傅,还有个可以一起玩的小襄儿,杨过高兴的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就这样,一灯大师、朱子柳和小杨过,三人三匹马,离开桃花岛,慢慢悠悠地赶奔汴梁城。 听一灯大师介绍完,郭默站起身来,冲着一灯和朱子柳深施了一礼。 “多谢大师和朱兄,一路上对过儿的照顾。我这个做师傅的,确实也太不称职了,今后过儿就跟着我吧。” 这时,一灯也从怀中拿出了“东邪”黄药师的书信。 对于杨过的性格和天赋,郭默自认比谁都清楚,即便没有黄药师这封信的解释,他也能想通其中的关节。 只是,让郭默没料到的是,杨过才八岁而已,竟然就表现出这么妖孽了? 不过,他想了想自己的小襄儿,比杨过还小两岁呢,那小丫头不是更妖孽? 他可不敢保证,小郭襄到八岁的时候,难道还达不到三流境界吗? “过儿,来让为师查看一下你的功力。” 当着一灯大师的面,郭默将小杨过叫到自己身边,将右手轻轻搭在杨过的肩膀上。 顿时,杨过就觉得一丝暖流,顺着“肩井xue”进入了自己的身体,然后顺着自己的十二正经,缓缓地运行了一周。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杨过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体内的真气似乎都凝实了很多。 “不错,看来这两年你倒是真的用心练功了,‘大漠八法’第三层已经相当稳固,现在的确可以开始修炼第四层了。” 得到师傅的亲口肯定,小杨过也高兴的很,再聪明也不过是一个八岁的孩子。 “这样吧,过几日为师就要回洛阳,到洛阳之后为师就传你第四层,同时将完整的‘朝阳落日掌’传给你。” 郭默手中的绝技有很多,但是,只有“大漠八法”和“朝阳落日掌”是自己亲自创作或升级的。 就算是其他武功都不学,单单把这两门功法练上十年,郭默都敢保证能让杨过达到一流境界。 当然,郭默对杨过的期许远不止于此,他早就将杨过视为自己真正的衣钵传人,也许自家那个小丫头也行。 一灯的到来,还是打乱了郭默的既定行程,好在也没延误几天。 在余玠去大理之时,郭默早已将自己升级改版后的“朝阳落日掌”,送给了一灯大师一份。 这几天的时间,在一灯大师的全力施为之下,堪堪在郭默手下走了一百五十个回合,一灯就有些顶不住了。 “阿弥陀佛,‘先天之境’果然不是‘绝顶之境’能够比拟的,以老僧看来,二者之间相差的,不仅仅是功力的增加啊。” 在见到郭默之前,一灯大师还一直以为,只要自己的内力不断地增长,等增长到一定量时,就会自动突破下一个境界。 之前每一个境界的突破,基本上都是这么来的。 可是,刚才跟郭默交手才发现,根本就不是内力多少的问题,即便是郭默仅仅调动了一丝先天真气,自己都需要全力去应对。 量变之后,是怎样的质变啊? 看着有些迷茫的一灯大师,郭默就把自己在终南山密洞中的经历讲述了一遍。 “阿弥陀佛,也许先天之境,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法,老僧也应该去寻找自己的缘法才是。” 别人的经验,再好也只是别人的,只能用来借鉴,而不能拿来自用。 “一灯大师,在下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您姑且一听。” “佛家讲究一个悟字,更讲究闭门苦修,然而佛有一种却有万相。前不久,在下有幸与道济禅师有过一晤。” “大师何不效彷道济禅师?足迹遍及山山水水,看见人间万物万相。静坐是修行,行走亦是修行。” “或许泰山的雄伟,能让您领略生命之外的磅礴,或许黄河的奔流,能让您感慨岁月的无情。” “或许战场上的杀戮,能让您体会生与死的水rujiao融,或许百姓的蝇营狗苟,能让您顿悟渺小与高尚的真实和虚幻。” “不是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吗?那您总得先去见见吧?” 是啊,总得先去见一面才行啊。 “阿弥陀佛,是老僧短视了,多谢默贤侄点拨——” 一灯听完,高颂一声法号,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