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填诗,奔赴战场 (第3/3页)
林黛玉不胜娇羞,扭扭捏捏的小模样,贾瑜十分清楚她心里在打什么如意算盘,但他没有同意,一方面是怜她身子骨还没有彻底养好,另一方面是明天要长途跋涉,实在不宜在这种事上浪费精力。 好言安慰几句后,贾瑜左拥林黛玉,右抱薛宝钗,三人靠在床头说了一会儿知心话后沉沉睡去,什么事都没有做。 ...... 翌日,清晨。 天边刚泛起几抹鱼肚白,贾瑜便起床了,洗漱完毕后先去荣国府和贾母等人拜别,大家心情都不太好,毕竟上战场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生与死往往只在一瞬间,不知不觉间,她们已经离不开他了。 小惜春一哭,众人再也绷不住了,围着贾瑜哭哭啼啼,贾政亦是落下泪来,重重的拍着他的肩膀,道:“你放心,家里有为叔在就乱不起来,那个畜牲要是敢做出什么恶事,为叔一定会清理门户!” 对于他的承诺,贾瑜历来只相信一半,贾母用手帕擦了擦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两滴眼泪,说了几句让他放心家里的话。 “希望您说到做到,另外我想告诉您的是,我之前说的那句话绝不是开玩笑,我此次会把所有的亲卫全都留在家里。” 那句话指的是他要是一去不回,战死在沙场上,亲卫们收到噩耗后会第一时间拔刀冲进荣国府把贾宝玉给大卸八块,以免他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图谋不轨。 平澹如水的语气中充满了决绝,贾瑜清澈澄明的目光中更是裹挟着无数道冰冷刺骨的杀意,贾母被气的老脸惨白,浑身发抖,但也无可奈何,只能用一双老眼死死的盯着他,眼见又要掐起来,林黛玉连忙把他往外推,试图平息这场争锋。 贾瑜握住她柔若无骨的小手,笑呵呵道:“老太太,我在这里郑重的奉劝您一句,看好您那宝贝孙子,再像上次那样趁我不在家就往东府里钻,我对皇天后土和列祖列宗发誓,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要让他知道鲜血是什么颜色的。” 说完后,他不再去看贾母,而是先给了迎春一个拥抱,抛开所谓的伦理道德和姐弟关系不谈,怀中人面容姣好,身段曼妙,加上逆来顺受,温婉居家的性格,确实对男人有着不俗的吸引力,但他心里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邪念,两息后就放开了手,用手指揩去她脸上的泪痕,安慰道:“jiejie不用过多挂念,弟弟去去就回。” 迎春呜咽着点点头,她老实木讷,不善言辞,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让他注意安全,早日回来,她把所有的情感都隐藏在了眼泪里,被贾瑜毫无保留的领略。 “等哥哥这次凯旋而归,班师回朝,小妹不会再自食其言,会出城十里,伏道相迎”,探春主动抱了抱贾瑜,如是说。 贾瑜在她的发髻上揉了揉,把小惜春抱起来,掂了掂,环顾左右笑道:“等我这次回来她就变成大姑娘咯,我这个做哥哥的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抱她了。” 小惜春环住他的脖子,泪水夺眶而出,默默的啜泣着,贾瑜拍了拍她的后背,最后和薛姨妈、李婶娘、吕氏、李纨、王熙凤等人各说了几句,转身离开。 ...... “万岁!” “万岁!” “万岁!” 数以几十万计的百姓涌到朱雀大街两侧,在爱国情怀的渲染下,他们挥舞着手臂,扯着嗓子声嘶力竭的呐喊,惊天动地的声响快要把人的耳膜震裂,为即将奔赴战场,万里赴戎机的天策军将士们送行。 首先登场的是左副将,定南将军领参赞军机贾瑜、右副将,平南将军牛继宗、护军将军牛振和柳平等数十员大将。 贾瑜一身金甲,身披大红袍,腰悬天子剑,手持暴雨梨花枪,骑着朱红色的千里嘶风马,整个人在冬阳下闪闪发光,夺目guntang,成为全场最靓的崽,红尘女子和闺阁小姐们彻底疯狂了,尖叫声直冲天际,这才是顶天立地,叱吒风云的男儿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李纵手持走水绿沉枪、柳湘莲背插鸳鸯剑、位怀清背插雌雄双股剑、张英拎着混铁棍、贾琮腰挂绣春刀,五人皆是全身披挂,骑在高头大马上,领着上百名从锦衣卫中精挑细选的悍勇之士跟在贾瑜身后,贾琏和贾环则在后面押运粮草。 接下来向我们走来的是神机营,两千名兵士肩膀上扛着贾瑜发明的新式火枪,长长的刺刀在闪耀着摄人心魄的寒光,五十辆马车上是五十门小型火炮,它们有射速快、重量轻、部署灵活、便于维护等优点,专门用来攻城和打击敌方的象骑兵。 五军营的五万名将士做为天策军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斗志昂扬,是攻坚战、持久战和拉锯战的不二之选,奋武、敢勇、立威三个团营相比之下就要稍逊一筹了,临时充当起了运送辎重的后勤部队。 贾瑜心潮澎湃,这种氛围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落泪,他抽出天子剑,斜刺入苍穹,看向负手站在城墙上景文帝和文武百官们,高声道:“圣上万岁!” “圣上万岁!” 天策军全体将士和数十万百姓跟着他一起呐喊,无数人激动到热泪盈眶、掩面而泣、放声大哭甚至是当场晕倒。 “梁军威武!” “梁军威武!” “大梁万世不易!” “大梁万世不易!” 贾瑜调转马头,将天子剑收回剑鞘,喝问道:“将士们,告诉圣上、告诉太子、告诉父老乡亲们,此战能不能杀?!” “杀!杀!杀!” “此战能不能胜?!” “胜!胜!胜!” 贾瑜翻身下马,爬上城墙,单膝跪地,将双手举过头顶,接过景文帝亲自倒的一碗烈酒,得到示意后,他走到最前面,看着眼前盔甲锃亮,兵器锋利的仁义之师,将酒碗高高的举了起来。 “我不能保证将你们全部能活到最后,但我能保证绝不会丢弃任何一个兄弟、保证不会对你们的战功视而不见、保证将你们的遗体带回家乡安葬,朝廷也将保证照顾好你们的妻儿老小!将士们,好好看看吧,看看这些可亲可敬的同胞、看看英明神武的圣上、看看仁慈贤良的太子,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天下亿万百姓和子孙后代再也不用饱受饥饿之苦,不会再有人饿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请追随我,秉承祖先们的遗志,奔赴战场,不破安南誓不还!” “不破安南誓不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