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51【野心】 (第2/2页)
在所有涉油企业都复工的情况下。 他多等一天就多一天的损失。 也希望陈洋能够理解。 对此。 陈洋当然是能理解的。 陆军愿意舍弃别的合作者,从而选择和他合作。 这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人都得为自己考虑。 陆军不可能舍弃自己的利益,一直为他陈洋考虑。 不过陈洋紧接着也告诉陆军了。 虽然吉顺达公司还没有正式开门经营。 可石油设备已经回来了。 早在几天前就被运了回来。 陆军需要什么,可以直接过来拿。 完全不耽误事。 现在主要就是建材那方面还没搞定。 但这和陆军没什么关系。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公司开业的日子就定到二月25日,也就是三天后,你觉得怎么样” 梁建国询问陈洋。 前者整个人看上去都瘦了一圈。 可见这段时间忙前忙后,确实付出了努力。 他也挺厉害的。 从开始筹备公司开业到现在,除了把那块地皮买下来之外,再除了去江瀚市把石油设备的货源渠道给确定下来。 其他事都是梁建国一手完成的。 这些事看上去简单。 但真正意义上cao作起来,却并不简单。 梁建国作为一个“纯新人”,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算是极为不错了。 至少站在陈洋的角度。 他对梁建国是认可的。 “我觉得没问题啊,既然各方面都筹备的差不多了,那就尽快开业,晚开业一天,对我们来说也是损失” 陈洋点了点头。 吉顺达机械设备销售公司一旦开业。 后续梁建国就要彻底坐镇这边了。 而这个公司最终能不能挣到钱,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得依靠梁建国。 虽然陈洋站在“未来视角”,可以很轻松的的确定开设备销售公司一定能赚钱。 可这天底下所有事都逃不过一个规律:事在人为。 这里的意思可不仅仅是向好的方面发展。 也有可能是向不好的方面发展。 梁建国能把公司筹备开业。 不见得他也能让公司开业后保持盈利。 这里面是需要再下一番功夫的。 “公司开业后,你也不能一直当个孤家寡人了,该招人就招人,另外再买辆车吧,有辆车送货跑业务什么的也方便” 陈洋继续说道。 吉顺达公司不可能一直是梁建国一个人。 在陈洋设想中。 以后的吉顺达公司会有很多人。 有采购部,有销售部,也有市场营销部。 总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建材门市。 而是会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甚至在财务人员这方面,以后也会配备。 有收银员,有出纳。 当然。 有信泽财务公司的存在。 吉顺达的纳税申报和外账那一块儿就不用再对外招人了。 “还给配车?” 一听陈洋说后续要给买车,梁建国眼睛都直了。 对他来说。 这是绝对没想到会发生的事。 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公司刚开业就有车开。这也太豪了吧。 梁建国知道陈洋现在颇具实力,可他没想到后者能如此舍得。 毕竟一般情况下,老板手里头即便有钱,也不会轻易拿出来投资到员工身上的。 “别激动,不是什么好车,也就一辆长城牌皮卡,最终的落地价七八万块钱” 看到梁建国几乎快流口水的模样。 陈洋赶紧开口解释。 也许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一个“豪车梦”吧。 他倒是能够理解梁建国这种反应的。 “别不把皮卡不当车,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处于兴奋当中的梁建国,完全没有把陈洋的话听进去。 也有可能是他真的觉得皮卡车就不错了。 “皮卡车不算什么,你只要好好干,用不了多久就能开上真正的好车” 陈洋又说道。 他这些话听上去像是画大饼。 可实际上还真不是。 对待梁建国,陈洋的态度和对待贾思宏他们是一样的。 有机会拉一把,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梁建国现在一个月四五千块钱拿着,在海市,这已经算高收入人群了。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按照陈洋的意思。 等吉顺达公司正式产生效益以后。 他会给梁建国一定的提成奖励的。 怎么说呢。 自古以来销售就是和提成挂钩的。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提成都大于基本工资。 “好车我就不想了,什么时候能有一辆你现在开的那款车,我就非常满意了” 梁建国指了指陈洋停在院子里的奔驰200,一脸羡慕的说着。 他没有去过大城市,也没见过什么大的世面。 所知道的豪车不过奔驰、宝马这些大众都知道的品牌。 而且也只是知道一个很模湖的品牌概念。 比如宝马车有哪些具体系列,他还是不知道。 只知道宝马是好车。 “这车落地40几万,相对来说确实算不错了” 陈洋扭过头瞅了瞅停在院子里的车。 怎么说呢。 这辆车他现在也只是开开,所属权并不属于他。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梁建国是一样的。 他也一直念叨着要买辆属于自己的车。 却总是没机会。 为什么说是没机会呢。 这就和钱有关了。 如果不搞房地产生意和不开吉顺达公司,那陈洋绝对是毫无压力的就可以买辆不次于奔驰200的车。 他银行卡里几十万块钱还是有的。 可是,一旦决定要做其他生意。 那银行卡里的钱就不能再随便乱动了。 这也是他一直犹豫到底买不买车的原因。 毕竟他要买的车,不可能也是几万块钱的皮卡。 “说归说,笑归笑,我确实很喜欢车,可手里头真有了钱,那也是先想办法在城里买套房子” 梁建国揉了揉太阳xue。 他和陈洋不一样。 或者说。 他和陈洋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需要绝对数量的财富值才能够抹平。 陈洋不仅有钱,在城里也有房。 可他梁建国不行。 一是没钱。 而是在城里没房。 两个孩子一天天在长大。 不夸张的说,他其实肩负着巨大压力。 想让孩子以后在城里读书。 又苦于在城里没有家。 自从很陈洋干以来,之所以如此拼命,也是希望能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