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沟通总督 (第2/2页)
是文化肯定最重要。 这种方式虽然不能说好,但是真的有效。 等着这些孩子,上了大学,然后进入到港岛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 很容易就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 “那我回去了跟玉书说。” 玉书在朱传文的势力内部,教育行业一直都很有影响力。 跟着过来做过老师的人,或多或少跟玉书都有过接触。 “让你家玉书带个头,做过教育的都先别急着退休。出来继续发挥一下余热。以前咱们没条件,但是到了这边,普及教育是必须的。” 朱传文现在已经没了什么身份。 现在和大家一样都是一个平民,最多算是一个还没有得到官方承认的镇长,已经不好再对其他人直接命令。 这种一言堂的模式,并不科学。 别人并没有朱传文开挂的远见。 以后的事情,还是需要所有人沟通着解决。 “这个我支持,当初咱家都穷成那样了,我还读了好几年的私塾。” 传杰能有现在的成就,跟着朱传文这么多年,都没有脱队。 跟读了那么多书,肯定脱不开关系。 “要过轮渡了,过了轮渡再说。” 没有隧道的情况下,要过港就是搭轮渡。 朱传文到了港岛还做着汽车,主要是因为朱传文本身有钱。 其实港岛的经济,并不如朱传文发展了好多年的冰城。 港岛的汽车保有量,其实还没有一千。 这个年代港岛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实是人力黄包车。 人力黄包车也不贵,几分钱就可以做。 跟关外最多的马车驴车区别也很大。 地区不大,也就不需要考虑续航问题。 人力基本就足够,想去哪就去哪。 以后要发展的也是电车和汽车巴士,跟畜力车着实没什么关系。 目前为止来说,冰城其实比港岛更能说是远东商业中心。 但是港岛代表着是未来,朱传文等于是放弃了现在,去掌握未来,肯定不亏。 “大哥,这现在不就是一个鱼港吗?” 虽然港岛这边驻扎的有军舰,但是不能改变,这边现在支柱产业,是渔业的事实。 这个时期,港岛的工人主要都是依附着码头生存。 自古以来,码头趴活都需要帮派的支持。 所以很自然的很多人就都会加入社团。 没有社团,去港口当苦力,不是被欺负不欺负的问题,就挺容易接不到活儿。…。。 工人在码头做工其实一个月也就赚三五十港币。 港币和银元的汇率,大概是二比一。 一个月一个工人能赚十几块银元当然不算特别少。 但是考虑一下港岛这边有租房的压力。 战争年代物价又经过了多次飞涨,大部分的产品都比之前贵几倍。 本土土地出产又不够丰富,生活成本要高上很多,这些钱也就不能说很多。 只是最底层劳动的话,工人家庭幸福指数真的不高,只能说是希望很大。 “鱼港确实是鱼港,但是这也不是一般的鱼港。你还是要多看看这块地方,成为货运中心的潜力。” 朱传文对着传杰说道。 传杰现在要看肯定是看不出来的,还是要等局势有变化,才能看的出来。 这个年代的港岛贸易虽然不错,但是主要还是依靠着国内。 “大哥,这就是咱的船都不卖,准备做货运的原因?” “对,那是船吗,那是金蛋,哪有杀鸡取卵的道理。” 港岛发展货船和关外的铁路一样重要。 朱传文自然不会把商船给卖掉。 相比于到时候认识一下船王,哪有自己有一个船王儿子方便。 老朱家现在就儿子和孙子多,一个负责一个行业,都还能有点剩。 “传文,咱们都到港岛来了,你怎么还是不着家。在关外的时候忙,到了港岛,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忙吗?” 回到家之后,朱魏氏对着朱传文絮叨道。 明显是想要朱传文在家里多陪伴一下自己。 可能三兄弟都还小一点的时候,朱魏氏和朱开山都最喜欢传武。 但是事实证明,传武不顾家,也不可靠之后。 老两口最喜欢和器重的就变成了朱传文。 “这不是刚来吗,等事情都上正规之后,我就不管了。” 这个阶段,朱传文必须帮着自己的一帮子人,争取到一定的地位。 不只是经济上,就是政治上,朱传文也要帮着自己人改变一下局面。 有能力做这个事不去做,朱传文不能接受。 “有什么事情交给孩子们去做就行了。你一直不放手让他们做去,他们什么时候能长大。你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民团都带起来了。” 朱魏氏继续说道。 孙子太多,也就没有仅有的三个儿子值得那么希罕。 “我知道,下面建工厂的事情,不是都交给他们了吗。” 塑胶业、成衣业、纺织业算是港岛这边的经典行业。 朱传文当然一个都不会放过。 本来朱传文这么多年,也都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些生意。 从事这些行业,其实也能影响一下整体的审美。 港岛毕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地方。 所以服装审美方面,难免就要受一些西方的影响。 底层的人,对服装没有什么选择权。 能够吃饱穿暖就很不错,大部分都是上白下黑的汗衫裤子,不分男女。 但是中层已经西方化了很多,很多人每天就是西装、洋裙,尤其是在外企上班的那些。 朱传文设计出售一些传统的成衣,也能够把传统文化多保留一些。 虽然这边传统文化其实保留的不错,但是再怎么也不介意可以保留下更多。 “这边什么都好,就是说话我都听不懂。” 老朱家一家当然也一起是市中心玩过。 但是这边主流的是粤语,夹杂着一些英语。 朱开山和朱魏氏这些就真的听不懂了。 沟通都成问题,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去市中心的兴趣。 这是朱传文这些人的整体问题,有能沟通的人。 但大部分人出去都是跟哑巴差不多。 “没关系,来咱们做工的,我让他们都跟咱们学话就好了。” 如果地位足够,朱传文把普通话在港岛普及起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39314351。。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