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认可 (第3/4页)
厚账本的水花。 “得福哥,这是今天的明细。”水花递过账本,“宁哥说让你也过目一下。” 马得福接过账本,忍不住问:“水花,你们真的把所有钱都投进去了?” 水花点点头,眼中没有一丝后悔:“宁哥说,做大事不能光想着自己。” 马得福翻看着精确到分的账目,突然明白了苏宁成功的秘诀…… 他不是在施舍,而是在带领大家共同创造;他不是用钱收买人心,而是用看得见的希望凝聚力量。 “水花,”马得福轻声说,“替我告诉苏宁……我真心的服他了。” 水花笑了,月光下她的眼睛亮如星辰:“这话你得亲自跟他说。” 远处,推土机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更远处,未来的村庄正在孕育。 1991年的这个夜晚,西海固的风,终于吹向了新的方向。 …… 西海固县常委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二个常委已经争论了整整一个上午。 “我反对!”组织部长赵志国又一次拍案而起,“苏宁是什么人?一个砖窑老板的儿子!连党员都不是!直接给副科级,这不符合组织原则!” 杨县长慢条斯理地弹了弹烟灰:“老赵,领导同志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苏宁这只‘猫’,可是给我们抓了不少‘老鼠’啊。”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 赵志国脸色铁青:“县长,这是严肃的组织人事问题,不是儿戏!他连最基本的干部选拔程序都没走……” “程序是人定的。”一旁的张树成忍不住插话,“赵部长,您去玉泉营看看,三个月前还是一片戈壁滩,现在呢?五十户新房,两口机井,还有配套的排水渠!这都是苏宁带着人干出来的!” “另外我们宁夏自古以来便是贫瘠之地,遇到好的人才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哼!那是因为他有钱!”赵志国冷笑,“用钱开路,谁不会?” “钱?”张树成也来了火气,“他为移民垫付的七千多块钱工钱,到现在还没报销呢!县财政什么情况您不知道?” 眼看争论又要升级,杨县长敲了敲桌子:“好了,举手表决吧!同意破格录用苏宁同志为县扶贫办副主任的请举手。” 十一个常委中,六只手缓缓举起,刚好过半。 赵志国阴沉着脸,在会议记录上重重写下“保留意见”四个字。 散会后,杨县长把张树成叫到办公室:“树成啊!这个苏宁,你得给我盯紧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张树成点头如捣蒜:“县长放心!” “别急着担保。”杨县长意味深长地说,“福建对口支援宁夏的第一批干部下周就到,其中林副主任分管经济协作。我想让这个林副主任试试苏宁的水分。” 张树成瞪大眼睛:“什么?会不会太草率了?” 杨县长笑而不答,只是递过一份调令:“去通知苏宁吧!让他三天后到县里报到。你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很有道理。” “……” 当张树成的自行车停在苏家砖窑前时,苏宁正和工人们一起搬砖。 七月的太阳毒辣辣地烤着,他的衬衫早已湿透,贴在背上。 “苏宁!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啊!”张树成老远就喊了起来。 苏宁放下砖块,擦了把汗:“张主任,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张树成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一把抓住苏宁的手:“批了!县里决定破格录用你为扶贫办副主任,副科级!” 周围的工人顿时炸开了锅。 副科级!在1991年的西海固,这相当于县里某个局的副局长了! 多少人熬一辈子都熬不到这个位置。 苏宁却愣住了,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张主任,这事……我得考虑考虑。“ 张树成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反应:“考虑什么?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砖窑怎么办?吊庄移民点的工程才进行到一半……”苏宁却是故作姿态的声音越来越低,若是身处这个特殊行业必须要学会伪装。 张树成急得直跺脚:“哎呀!我的苏主任!你现在是国家干部了,还管什么砖窑不砖窑的!移民工作自然有政府接手!” 苏宁没再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我明白了。谢谢组织信任,我会按时报到。” 送走张树成,苏宁一个人在砖窑边坐到天黑。 工人们都下班了,只剩下夜班烧窑的几个人在远处忙碌。 火光映照下,他的脸色阴晴不定。 “宁哥。”水花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手里端着饭碗,“吃饭了。” 苏宁接过碗,机械地往嘴里扒拉着面条,食不知味。 “我都听说了。”水花轻声说,“你不想去?” 苏宁放下碗,长叹一口气:“这砖窑是爹半辈子的心血……还有移民点那边,答应李大有的事还没兑现……” 水花在他身边坐下,握住他的手:“爹那边我去说。至于移民点……得福哥会接手的。” “得福?”苏宁苦笑,“他巴不得我赶紧滚蛋吧。” 水花摇摇头:“你小看得福哥了。这几个月,他是真心佩服你。” 苏宁转头看着妻子。 月光下,水花的眼睛清澈见底,没有一丝虚伪。 他突然想起什么:“那你呢?我去县里工作,你怎么办?会计班还没结业……” “我跟你去。”水花不假思索地说,“县里有夜校,我可以继续学。再说……” 她俏皮地眨眨眼,“我是秤杆你是砣,秤不离砣。” 苏宁心头一热,将水花揽入怀中,感受到对方丰满的身材不由得火热起来。 砖窑的火光在远处跳动,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而苏宁却是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