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龙影_穹庐秘宗前传 第十六章之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穹庐秘宗前传 第十六章之一 (第2/2页)

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样,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

    我一直在沿用着和光同尘之道的新思维,积极倡导着政见不尽相同,志趣各得其所的人世间要;自由、平等、博爱、仁义,勿以暴力抗恶。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和广度去衡量它的优劣。

    下一步,我还要根据所收集到的繁杂社会生活素材,准备再创作两部,重点来描写存在于俄国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沉积而复杂的、已被蛀蚀一空的生活矛盾纠葛内容,并能让我们从多角度、深层次、连贯性方面去认真思考,多年以来积压在人性及生命注定之中,把一些困惑以久而难以释怀的农奴制社会矛盾焦点问题,用一种文学传播的公开文明方式逐渐释放出来,并公布于众,以此能获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鸣的长篇小说,几度睿思之后暂籍名为;《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到时候一定会请你们这些思想活跃,不拘执常礼,喜欢置身在花团锦簇,世易时移的美妙环境当中,挑肥拣瘦的青年人来拜读指津。”

    最后他站起身浓眉一扬、舌绽莲花的补充了一句:

    A.谁也不滿足于自己的财富,可谁都滿足于自己的智慧。

    B.但愿你不是社会矛盾搏弈的观望者,而是行动者

    短短的几年纠葛涂鸦时间过去之后,这两本以细腻朴素的文笔之锐,描绘出两位美丽女性主人翁坎坷多桀的命运之旅,最后出现的不同而必然的悲伤唏嘘结局,具有一种很强烈时代感染力的世界文学名著,终于带着一些青葱羞涩的神情如期的面世了,在俄国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的好评如潮,并被广泛介绍到世界各地的书桌案面上,让正渐趋滋生出优质文化细胞的人们,争先恐后的来细微品飨作品其中的精彩美韵。

    在这本用带有一种似野蔷薇、紫罗兰清雅花香气味的粉红色硬皮包裹起来,其中间挟带着十多幅彩色插图的书页中,让读者们紧张不安的心弦呯呯、叭叭的无律颤抖,且流泪不止的字里行间,这几位带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最终抛弃了羞涩面纱的女主人翁,坦诚直白的告诉我们;

    如何能培养好自身厚德品行的修养基础,不要去监守自盗自己丰富纯朴的情感仓库;要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有道德良知的好女人,是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且外表看似十分干净,无明显缺陷的伦理纲纪事情。

    以后,一直被动荡不安的俄国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复杂变化矛盾观念,纠结折磨的心力交瘁的托尔斯泰先生,在创作完成了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和带有丰富哲理性的随笔集《生活之路》后,从日渐颓废衰老,急切渴望着能淡定一生情感归宿的心中,向往着能过上一种乌托邦式的清静隐居的世外桃花源生活,以此来静心颐养天年之乐,而不给人世间围绕在他麾下的众多狂热粉丝们,留下一些带有各种遗憾的色彩。

    让我尊崇有加的这位白发冉然拂动,已年寿有82岁的高龄,身边拥有着诸多不朽里程碑式传世文学作品,一再洒脱的宣称:铭记死亡,将有助于灵魂生活的大作家,且私下叹息着:已经不能够躺下来,我突然下了离家的最后决心。

    并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季悄然独自出行,以漫游的洒脱形式,前去考察高加索地区的民情风俗变化的旅途中,因身边无他人照顾而突然身染重疾,手里握着,因观念形态分岐而与他决裂多年的屠格涅夫,生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不幸病逝于偏僻的乌拉尔阿斯塔波沃火车站,一间被盈尺厚的冰雪覆盖的简陋木板房里面。

    早期,曾和喜欢携家人郊游且面带意气风发表情的托尔斯泰先生私下有个小约定,在春暖花开时分,和其它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潇洒尽情的来酌酒赏花,探讨并指导当代社会上人生哲学思想走向问题,性情急躁的高加索风神先生,闻此恶讯之后,便急匆匆的从遥远而神秘的山区老家赶过来。

    它一面伸展着颤抖不已的半透明砺手,快速翻动着托尔斯泰老朋友遗留在冷清清的火车站候车室,破旧不堪的长椅上,用惭愧之心写的真实评价自己一生,身上背负着一副沉甸甸的人道主义彩色十字架,来自我否定人生存在的价值,让众多礼仪旁观者们很感慨系之的《忏悔录》。

    它一面用呜咽悲情的高吭声音,叩对着深邃沉吟的灰白色天空,与托尔斯泰老朋友表情悲痛欲绝,因哭泣太久而昏迷过去的遗孀索菲亚女士,断断续续朗诵着记载托尔斯泰至友自传体的论述;

    “这部详细记载着他发人猛醒的生命之舟状史……”

    是啊、在当今百家争鸣、大开大合、且主演角色不断转換的社会大舞台上;自重者、人恒重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