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五章 晋爵永宁伯! (第1/2页)
,红楼之挽天倾 大明宫,内书房 崇平帝吩咐而毕,将药膳食用完,就离了坤宁宫,之前让戴权召见了几位内阁阁臣,打算商议封赏一事。 因为平叛一事已经落下帷幕,贾珩又是总督河南军政,又是治理河道,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那么对有功将校的奖赏问题,就不好如先前一般,再拖延到贾珩班师而还,首先是要对贾珩进行封赏,以酬其功,其次是对这次寇乱进行总结,最后是接下来的河道事务。 这时,内阁几位阁臣以及军机处的施杰,四人都在大明宫内书房中相候。 方才崇平帝让戴权着内监递送至内阁的奏疏,几人已然看过,对天子召见一事,心头隐隐有着一些猜测。 崇平帝在戴权以及一众内监的相护下,来到内书房。 「微臣拜见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以杨国昌为首,吏部尚书韩癀、刑部尚书赵默、兵部侍郎施杰,几人躬身向着崇平帝躬身见礼。 「四位爱卿平身。「崇平帝摆了摆手,在御案之后的太师椅上坐定身形,看向三位阁臣以及军机处的施杰。 如今大汉内阁凡五位阁臣,一在北督疆,一在南巡盐,就剩下三位阁臣在京理事,因为兵事悉托于军机处,三位阁臣正好掌管政务户口钱粮、人事、刑名三大事务。 「谢圣上。「杨国昌、韩癀等人纷纷起身,道了声谢。 崇平帝目光咄咄,逡巡过众臣,开门见山说道∶ 下方众人闻言,都并无异议。 贾珩剿灭中原叛乱,从事起到结束,如今重新回顾这个过程,哪怕是杨国昌在心底也不得不承认贾珩……有点儿东西。 崇平帝沉声道∶ 此言一出,几位阁臣心头一惊,都是凝眸看向天子。 崇平帝声如金石,顿声说道。 杨国昌眉头皱了皱,心头虽然不喜,但也不好说什么。 因平乱军功而晋升爵位,倒是无可指摘,可问题是晋几级,如果太过分,他还要不要出来据理力争 「诸卿以为如何「崇平帝目光沉静,掠向下方朝堂重臣,观察着彼等神色变化。 韩癀面色一整,当先拱手说道∶ 有功于社稷,这也就有了封超品之爵的最大依据。 赵默、杨国昌、施杰三人也纷纷出班附和说着,总而言之,并无反对之声。 谁不知道天子这会儿正在兴头儿上,谁也不好胡乱泼冷水扫兴。 尤其是赵默,前日飞鸽传书捷报事件,在含元殿中,当众被崇平帝,训斥之后,已深知有些事,真是乾纲独断,说都不能说。 「那就,晋贾珩为三等伯,以酬其在河南平叛之功,另追赠其母为诰命夫人。「就在众人将心提到嗓子眼时,崇平帝开口说道。 按照功劳,三等伯其实正合理。 杨国昌皱紧的眉先是一松 ,好在没有封侯,圣上哪怕再是宠幸小儿,也还是有着分寸,只是三等伯,好像也有一些……过酬了罢。 韩癀面色一整,拱手说道∶ 在他看来,平叛并非外战,功劳不足以封侯。 从一等男爵晋为一等子爵又有些薄功的意味,那么晋爵三等伯,再加上追封先母诰命夫人就比较合适,前者算是正常酬功,后者追赠其母,也有些皇恩浩荡的意味。 施杰也拱手道「圣上圣明。「 杨国昌和赵默也出班赞同,并无异议。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 不同于子、男,到了超品的公侯伯,就有了封号,多为县、郡之名上选择,当然还有其他美称,如贾珩如果封汝宁府,是指贼寇起势的汝宁府,开封古称大梁,为魏国都城,故而称魏宁。 至于为何非要带个宁字,嗯,或许只是老丈人的一点儿私心,因为咸宁公主的封号中就带有一个宁字。 将来小两口,都带着宁字,相濡以沫,和和美美。 韩癀沉吟了下,拱手道 赵默面无表情,拱手说道 杨国昌目光晦暗了下,苍声说道∶ 魏是古之封国,尊贵已极,小儿虽有功劳,还配不上魏字。 况且汝宁……也有的告戒意味。 施杰拱手说道∶ 其实,在前明时间就有永宁伯谭广,相比汝宁和魏宁,这个封号的寓意更为广泛和美好,没有局限于一地一域,也带着深深的期许。 崇平帝点了点头,目露欣然,显然心头也有些倾向于永宁这个封号,说道∶ 杨国昌面无表情,拱手应是。 韩癀、赵默也都行礼,表示谨奉诏。 崇平帝旋即,又沉吟道 下方众臣都是拱手称是。 就这般,贾珩的封号永宁伯就这般定了下来 这时,杨国昌说道 崇平帝面色微异,问道。 杨国昌苍声说道 此言一出,在场诸位阁臣都是默然下来。 韩、赵两人自然不好反对。 崇平帝面色阴沉,冷声道「刘安衢不提,可予以追谥,单说周、孙两人,据朕所知,两人虽言殉国,但实际是被贼寇打破巡抚衙门时,亡命于流矢之中,而两人更是牵涉到河道衙门贪腐案内,先前贾子钰弹劾河道总督费思明,对二人也有弹劾,朕正要整饬河务,这两个贪官污吏,如何 堂而皇之得朝廷追谥」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哗然。 竟有此事? 崇平帝对着一旁的戴权,说道∶ 戴权应命一声,然后将所带奏疏递送过去,下方几位阁臣传阅着,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崇平帝面色冷厉,言及最后,沉喝道。 赵默原本面色默然,闻听此言,面色一肃,开口说道∶ 原本齐党借助为死人追谥一事,希图为自家派系谋留河南一地的官员任免,而浙党自然不会乐见于此。 韩癀也不好站着,将传阅到手中的奏疏一阖,也整容敛色,拱手郑重说道 这样就是不同意杨国昌所言。 崇平帝看了一眼脸色晦暗不明的杨国昌,又道「如今河南治河,查出河道衙门贪腐,清江浦的南河也应派能吏前往查察。「 杨国昌苍老面容凝滞了下,拱手说道∶ 南河总督高斌,并非是齐党中人,而与浙党有着干丝万缕的关系,或者说与两江总督沈邡关系密切。 不过,驻扎在开封的河台,却是齐党中人。 崇平帝看向杨国昌,心头不无失望,他不信杨国昌没有听懂他的弦外之音,可仍是囿于结党营私,装聋作哑。 试问,河道衙门出了这般大的纰漏,如果子钰不总督河南军政,果真如子钰所言,今年夏天一至,万一雨水丰沛,以致黄河河水上涨,以大河南北两岸河堤的破败情况,如何能行 身居高位,心头却全无社稷,德才堪居首辅之位哉 念及此处,崇平帝心头忽而生出一念,杨国昌在首辅位置上太久了,也该换人了。 杨国昌却不知崇平帝已生出换相之意,或者纵然知道也无可奈何,因为经过先前种种之事,其相位原就风雨飘摇。 崇平帝沉吟片刻,瞥了一眼韩癀,道∶ 原本于德和当初的户部侍郎梁元一同赴扬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