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四章 惟愿华夷一文轨 (第1/2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正文卷第八百九十四章惟愿华夷一文轨次日朱祁钰并没有上朝,真的辍朝了,颇为勤勉的朱祁钰,这次的辍朝,弄的人心惶惶。 而朱祁钰本人却在大别墅的书房里写了几个字,看了许久许久,这是于谦奏疏里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不是于谦本人说的,而是大明太宗文皇帝所言。 惟愿华夷一文轨。 这是北衙京师大钟寺里永乐年间所铸大钟上的十二惟愿,惟愿如来阐教宗、惟愿大发慈悲念、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国泰民安乐、惟愿时丰五谷登、惟愿人人尽忠孝、惟愿华夷一文轨、惟愿治世长太平、惟愿人民登寿域、惟愿灾难悉消除、惟愿盗贼自殄绝、惟愿和气作祯祥。 这十二惟愿,就是朱棣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长陵上的垃圾有多么的厚重,历来文人墨客对这位篡位得天下的皇帝多么的不待见,都无法改变朱棣他为了这十二个惟愿奔波一生的波澜壮阔。 于谦强烈主战的意志,就是在践行这句,惟愿华夷一文轨。 朱祁钰看着面前的这幅字,让兴安裱起来,挂在御书房内。 朱祁钰在大别墅里逍遥快活,可愁煞了大明文武群臣,廷臣们在文渊阁里大眼瞪小眼的时候,胡濙带着刘吉来到了讲武堂。 胡濙站在讲武堂内,对着刘吉叮嘱着。 「陛下不下来,对于一些人而言,那不是正好吗?「刘吉的语气有些不善,从胡濙隐退之后,刘吉接触到了更多的事务,逐渐发现,对于某些朝臣而言,陛下不上朝对他们才是最有益的,这样便可以把一切过错推到皇帝的头上,以皇帝懈怠二字,遮掩他们本身的罪责。 比如正统年间,便可以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稽戾王的身上,而忽略了杨士奇等一众文臣兴文匽武甚至轻武,对大明军备的破坏,忽略了王振僭越神器的罪责。 这便是腾挪的空间,历史的罪责归因到一人身上,而他们居于幕后,则继续做自己的贤臣。 胡濙听到刘吉如此说,略微欣慰的说道: 刘吉则满是疑惑,怎么让皇帝陛下下来,别说刘吉了,廷臣们一个个都是面面相觑,本来天塌地陷的事儿,但是又涉及到了君君臣臣的儒教大义,走到了这一步。 胡濙五味成杂的说道。 这台阶要是那么简单,自古这君臣之间的冲突,就不会愈演愈烈,最终变成朝堂倾轧了,这其中的复杂,其实一两句话能过说的清楚? 刘吉再问,就眼下这个情况该如何处置呢? 胡濙对着刘吉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话。 皇帝肯不肯,是否想要因为一些小事儿,就是单纯的找个由头,直接开摆,是一个原因。 皇权和臣权,之间的矛盾是否已经激化,为了权力已经斗的你死我活,是第二个原因。 朝中派系山头众多,是否为了利益,厮杀的你死我活,战况激烈,连皇帝都要逼让一二,等到臣子们斗出个结果,再出来做裁判,则是第三个原因。 而围绕着皇帝、臣子、皇权、臣权之间的勾心斗角,其复杂就像人心一样的复杂,哪里是靠三言两语便能够说的清楚的呢? 不过,这一次,却是最简单 的一种,陛下勤勉,陛下圣意独断,朝中更因为于少保压着,没有什么山头这类的东西,所以,最是简单。 胡濙往前走了两步,一甩袖子,作势欲跪,大声的喊道: 门口的小黄门那是一下子慌了神,这胡濙可是八十七岁高龄,早就享受了入朝不拜之礼,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行拜礼,那是儒家五常大伦。 这胡濙要是真的跪下了,小黄门这些人都要挨老祖宗的骂。 几个小黄门赶忙上前,架住了要跪的胡濙,这便撕扯了起来。 胡濙要跪,小黄门不让,这小黄门也不敢用的力气大了,万一弄出什么事儿来,小黄门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一时间便僵住了。 一个机灵的小黄门在胡濙开口说话的时候,就跑进了大别墅内,在书房找到了伺候陛下舞文弄墨的兴安,急急忙忙的喊道: 朱祁钰听闻笑着说道: 刘吉全程都有些茫然,就是进了陛下的书房,还是有点懵,他师父胡濙这招数,其实很简单,那便是倚老卖老,无理取闹! 这嘴上说的是请罪,可是这事儿这么办,真的是在请罪吗? 朱祁钰让胡濙等人免礼,而是指着自己刚写好的那几个字,惟愿华夷一文轨。 胡濙老了,眼神有些浑浊,他定睛一看,便知道出自哪里,胡濙笑的格外真诚,他猜对了,陛下并非懈怠,而是最近朝中事情繁杂,尤其是这北伐一事,似乎没有了一个具体的方向,不上不下,不进不退,打不得,退不得一样架在了那里。 陛下这一日,不过是对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