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腾飞_第一百六十八章 千里救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八章 千里救灾 (第1/2页)

    现在草原上的草已经枯黄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有及腰高的草,有的地方甚至比人都要高。

    草割下来,直接打捆,然后运回草料场。

    草料运回来之后,还要用铡刀把它们铡碎,这样便于存储,还能大大的节省空间。草原上冬天很冷,而且草料基本都干透了,不用担心这些草料会被捂烂、发霉。

    草料场是一大片空地,四周用转头砌起来,中间还被隔成好几个区域。这样就不怕草原上冬季的大风了,即便刮再大的风,这些草料也不会被吹跑、吹散。

    通过一个简单的割草,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汉人割的,哪些是蒙古人割的。

    蒙古人割草,草茬子会留的老高,只要草的上面一部分。而汉人可不一样,几乎都没留下什么草根儿,恨不得连地皮都给刮下来,干的非常彻底。看的乌仁直皱眉头。去找汉人交涉,结果没有沟通好,都相互看不惯对方干的活儿,双方差点打起来。

    听说汉人和蒙古人要打起来了,杨孝亭吓的赶紧从县衙里面骑马跑了过来。

    “杨大人啊,汉人这么割草不行啊,这会把草原给破坏了。”乌仁又愁眉苦脸的来找杨孝亭。

    “哦??这倒是奇怪了,难道汉人不会割草??”杨孝亭奇怪的问。

    “杨大人啊,他们不是不会割,而是太会割了,别说草根儿了,就差把地皮也给刮下来了,这样的话,这块草原明年就不会长草了,那明年我们还怎么在这待啊??”

    “呃~~~”

    杨孝亭一阵无语,打死他都没有想到过,活干的彻底,居然还成了罪过。

    走过去又问问汉人,结果汉人的头头说:

    “你看看他们割的草,只把草尖儿给割了下来,那么多大的一大片草地,只是被割了上面一点点儿,剩下的草杆子难道不能用?”

    看来汉人和游牧民族的习惯完全不一样啊,汉人刚刚还在嘲笑蒙古人不会干活,那么高的草,只削了一个草尖儿。结果谁知道,人家蒙古人也看不上汉人干的活,你们今年把地皮都给刮干净了,明年这里不长草了,明年我们怎么办??

    汉人的嘴巴都惊的老大,在汉地,草都是庄家的天敌,都恨不得草都死绝了才行。可这些蒙古人还要这里明年还得长草,长草干什么?这么可恶的东西,扒光了才好!

    汉人和蒙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杨孝亭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最后和稀泥,来了个折中的办法,汉人必须留下半尺高的草根儿,蒙古人也必须往下割,至少也得割下草杆儿的一半儿,这才平息了双方的怒火。

    割草的事情解决了,杨孝亭知道,羊光吃草也不行,还得添加别的东西才行,比如盐巴,还有各种微量元素。

    盐巴有的是,现在大明一点儿都不缺盐。这两年,在山东海边儿的盐场,海盐都堆成山了,盐价便宜的不像话,两三文就能买一大包上好的精盐。

    在以前,盐业是暴力行业,盐商也是最有钱的一批人,说他们富可敌国一点儿都不假。可现在不一样了,整个大明的盐价蹭蹭的往下跳,那些看不清形势,还在疯狂屯盐的盐商们,连裤衩儿都赔光了,在大街上哭着喊着苍天不公。

    杨孝亭还派人收集各种骨头,不管是什么动物的骨头,他都要,收回来之后,把骨头磨成粉末,发给乌仁的部落,为什么只发给乌仁呢?因为他的地界上,只有乌仁这一个部落。

    今年冬天是整个部落第一次在固定地点过冬,他必须要保证整个部落能够安全的渡过整个冬天。如果这个冬天能够顺利的渡过,整个部落以后就会在这里长期的定居下来,时间长了,就跟汉人没什么两样了。

    通往部落的水泥路已经修通了,大批的粮食也正在运往乌仁的部落,这些粮食,都是乌仁用今年的羊毛和羊皮换来的。

    草原上冬天特别冷,要在以前,帐篷都是个稀缺物品,只有贵族或者是头人,才会有高大保暖的帐篷,一般的牧民,用几张羊皮围一个小帐篷御寒,就已经不错了,还有不少人连羊皮都没有,风雪来了,自己只能混到羊群里面,跟羊一起抱团取暖。

    今年冬天不一样了,官府请汉人过来给盖的土坯房子,里里外外还都用泥巴活着草抹了厚厚的一层,不透风,还特别保暖。用草编织起来的草帘子挂在门口,把门儿一关,草帘子放下来,再大的风雪都能挡得住。

    羊县令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