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王 (第2/2页)
也得十来个月以后了。 “崇祯啊,咱们是不是该回大明去看看了,一转眼二十多年了,我还回去过一次,你呢,还没回去过吧,难道一点都不想念故土了?”李浩问崇祯,这么多年来,崇祯从来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现过思念故土的情结。 哪怕就连太子朱慈烺病逝的时候,也只是派人将他的遗体送回了大明安葬,自己也没有表现出回故土的念头。 “崇祯啊,心事不要憋在心里,咱们都这般年岁了,在憋着,就得带到坟墓里了。回去看看吧,不用为了你的依据诺言,就天天呆在我的身边。”李浩劝解崇祯道。 崇祯眼角已经出现了泪水,我华夏几千年的乡土情结,不是谁说不要就不要的,这种情结是刻在骨子里的,抹都抹不掉,更何况,他以前还是个皇帝。 “神祖爷,我说过,今生今世,都要长随神祖爷左右,至死不渝。”崇祯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道。 “没这个必要,难道你就真的不关心你的大明了?”李浩问道。 “哪怕神祖爷离大明万里之外,也能时刻护佑大明。有神祖爷护佑,崇祯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崇祯脸上笑笑说道。 “你到是推的干净!”李浩一脸无奈。 “好吧,咱俩一块回去一趟吧,张皇后已经回国十来年了,你们也好久没有见过了,该回去看看了。”李浩还是劝说着。 神祖爷和太上皇要回大明故土了,这可不是小事儿,一支船队已经提前出发,将消息待会大明。 李浩和崇祯皇帝还有不少要准备的事情,不能说走就走,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将准备完毕,海军司令袁青,带领舰队已经提前绕到南美最南端的崇祯海峡,从大西洋来到了太平洋,在金山基地等待崇祯一行人的到来。 海上的航行枯燥而又乏味,历经数月的航行,终于在年底的时候,来到了大明的登州外海。 登州府的码头上,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彩旗飘飘,就连皇帝朱慈照,都已经乘坐飞艇,来到了登州进行迎接。 自从登基之后,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皇母后了,朱慈照跪在地上,哭的稀里哗啦,袍服都被泪水浸湿了不少。 “皇儿,起来,起来!”崇祯忍着泪水,高兴的拉起了皇帝朱慈照还有郑皇后。 “父皇、母后,儿子终于把您给盼来了!”朱慈照看着崇祯和身后的周皇太后说道。 “皇儿啊,这些年苦了你了,为父很欣慰,你确实比为父强,大明在你的治理之下,现在越发的强大了。”崇祯高兴的说。 “神祖爷、太上皇、陛下,外面太冷,咱们还是到府里再叙吧。”登州知府周进仁建议道。 “好,就去他家里吧,不过周大人,我们人可不少,让你破费了啊!”李浩哈哈大笑的说道。 早就听说神祖爷是个爱逗乐子的人,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周进仁高兴的直打摆子,这可都是天底下最为尊贵的人啊,平时请一个来都难上加难,今天一下子请来三个,我的天呐,我们祖坟上绝对冒青烟儿了! 李浩一行人来到周进仁的府邸,这可都是最尊贵的客人,绝对不能有丝毫的闪失,虽然李浩的卫队已经接管了府里的一切,但是周进仁还是不敢大意,将府里的人指使的团团转。 “当年倭寇突袭登州,登州军民上下一心,以一州之力,硬生生顶住了十万倭寇的攻击,登州百姓是好样的!”晚间宴会上,李浩对着知府周进仁夸赞道。 “这都是前任知府大人的功劳,前任知府奋力死战,以身殉国,总兵刘问仓带领军民继续抵抗,还有朝廷和全国百姓的支援,我登州军民才守住了自己的土地。” 知府周进仁没有敢居功,这个功劳是前任的,现在自己再揽过来就是不识时务了。 “那个知府的后人都怎么样?”李浩问道。 “前任孙知府的家人现在都被安排妥当了,子女都被送入了中央大学,知府大人的遗体就埋葬在城东老城墙之下,那里就是他殉国之地。”周进仁解释道。 “明日一早,我们去拜一拜,这是个英雄,大明不能忘记了!”李浩心情沉重的说道。 “刘问仓呢?”李浩又问道。 “回神祖爷,刘问仓大人已经是大明的将军了,在登州断了一臂,现在是大明仅有的一位独臂将军。”周进仁再次回答。 “嗯,这个很好,记住,不能亏待了对大明有功的人,否则会寒了天下人的心。”李浩说着,没有注意旁边崇祯脸上泛起一阵尴尬的神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