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章民间医生 (第2/4页)
万多元吃它去保健,好像也有点不现实。” “不管怎样!即使中上阶层消费,我们地区这么大的范围,种个几百亩的基地,内销也是没有问题的。” 阿天笑道:“这种销售方式,老百姓是没有能力的。需要一位在中上阶层、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有活动能力的人,才能胜任。农民只是打工者,靠他们肯定发展不起来。” 阿天感慨地说:“发财的路都挤满了人,轮不到我们,只有又苦又累的活,非常普遍的,谁愿意干都可以,才没有竞争那么激烈!” 白面书生,三十多岁的文史学者说道:“听说你父亲是位民间中草药医生,去了请你爸爸帮我把把脉!” “可以!”民间中草药医生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从没有间段。它来自于大自然,万物的本身;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不管动植物都是药材。人在自然界活动,相互协调并作用,摄取其中的养份,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它扎根于农村,是上天对人们的恩赐,受苦受难的民众,无钱医治,或者得了癌症,都可能用中草药得以挽救。 在旧社会,中国一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山河破碎,中医相对滞后,得不到发展,甚至有毁灭的危险。建囯以后,***主席高举把医疗放到农村中去,掀起了中医中药的高潮。那时候自然资源丰富,几乎每一个乡都有收购中药材的地点。特别一群中草药的农民爱好者,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根据祖传和自身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草药秘方。他们走街穿巷,俨然古代的郎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以后,西医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多年前,一些人抛出了“中医无用论”观点,推翻先人的巨作,很大程度地伤害了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如同一阵风刮遍了祖国大地,人们看病都找西医,中医越来越少,好中医也逐渐消失。有年青一代喜欢医学的,都读“医科大学”,一般“中药学”出来的学生,能到中药房工作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万分紧急关头,只有民间的中医还在蓬勃发展,他们用实践去证明中医的存在,发挥着作用。特别在西医泛滥的时候,癌症治不了了,病人从医院里退回来,开始绝望。家财散尽,人们恐慌,才心急火燎地求助于中医。甚至找不为人知的乡间民医,他们看好了无数的重病患者。 世事轮回,人们又开始看重中医、研究中医,才发现它是如此的伟大!凝结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疗效显著的民间秘方,又重出江湖。 老华19岁开始挖药草、研究药草,在当地小有名气,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他给人治病的药材,通常是自己挖的、种的,所以效果不同一般。这些年因为用量不断增大,加上野生药材的减少,他开始种植药材。本意是自己用,不管外面的价格高低,对他的影响不太。 在临近村庄的路口,竖有一块广告牌,红底金字,造型方正美观,上书“颜氏中药种植园赋 古有贤德兮,世居原乡;鲁公后裔兮,一代忠良。祠堂碑石兮,千古流芳。四十三代兮,后继名扬;山间挖药兮,百草尽尝。遍拜民医兮,收集秘方;几十年过兮,书写华章。 医术仁心兮,善行德张。为民解忧兮,康养路长。丘陵陌上兮,草药飞扬;牡丹芍药兮,尽吐芬芳。黄精桔梗兮,丹参有望;枝上凌霄兮,引颈飞翔。更有青蒿兮,伴随藿香。天地所赐兮,四季收藏;中华传统兮,继承有方。福光所耀兮,皆能健康;后代子孙兮,源远流长。” 大家不仅停下车观望,阿天开心地说:“这是我写的。”白发文史学者说道:“这是sao体赋吧!”他和阿天同是阳城诗社社员,别看白发文史学者年长,阿天对文学爱已经二十多年,一路走来,比他入诗社还要早几年。 阿天连忙笑道:“是的。” “写的不错!”他赞道,同行的几位都是散文、文史大嘉,对诗有欣赏能力,格律要求不精通。他们对白发文史学者懂诗是知道的,白发文史学者说好,他们也跟着说好。 大路进村只有三五十米,在村头又有一块广告牌,稍微小点,依然是红底金字,上面写着:神农百草赋 金陵句曲北山垂,南玡峰下,青龙洞幽,祥光争日月寿永和山;西周吴都,来苏乡后颜村也。日出东方,清和之气,生发蒸腾,犹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著书立传,依旧能朔本追源。再修大道,连通四海,方能开渠引水。 人之一脉,以德行著称,严格仁礼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草木之情,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子孙积福,名誉千秋,正是中药渊源。少成好学,抱负不在年高;邹燕展翅,当于浩空飞翔;明月千里,理应乘风破浪。有根之树,勤于修剪,枝叶才能茂盛;人有万祖,终是不变其宗。一江之水分成千流,必将少之;千流之水汇向主干,必将声势浩大。苍生有望,建家立业;胸中有善,遇事正行天下,家居世代安定。 阿天最近对家谱研究了不少,又查了许多资料,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现代人都不知道了,于是他想把它写出来展示,产生点影响,实现点价值。 女主编微笑着点点头,看的很认真,她说:“把村庄的前世今生都写出来了,没想到这么有文化。” 圆脸稍胖的文史学者说道:“这里离你们原祖地比较远,在这个中间位置,设个点,把你们家族的东西方都联系起来了,不简单。” 阿天正色道:“我也感觉不寻常,当我发现那些碑石,不懈努力地抢救它,可以肯定这是一切深厚历史的证据。” “如果不是你发现有可能毁了。”白面书生的文史学者说道。 “是的,我向文管部门汇报,没有反应。我向学者说起,他们都说是假的!还有些人说没有价值。更有甚者说,这是被四旧留下的垃圾,应该扔掉。我们要向前看,向科学文明发展。”挣钱才好,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挣钱方面,这是人们关注的事实,也是有关部门要求的。他们每天都在非常辛苦地劳动,衣、食、住、行,永远不能满足。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想过去做这些要花钱的事。这是有钱人干的,人们想问也没有这个能力。别人去做秀,人们只是一位观众,不需要参与。 大路一直通到村中心,一排漂亮的小别墅,后面经过一条小巷,有一户人家。高高的门楼二层,盖着绿色的琉璃瓦,飞檐翘角,非常的古朴典雅。黄色瓷砖贴的围墙,圆形竹桶方窗,上面盖着绿色的琉璃统瓦,显得小巧漂亮。围墙内大概有六间二层楼房,红色的壁裙,白色的墙,绿色的琉璃统瓦屋面,很壮丽。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大约五米宽,一直到门口,这就是阿天家。 走进去,院子晒满了灵芝,屋内和普通民居一样的井深,墙上挂着风景画和书法,还有一幅***画像。靠墙一排红木座椅,对面是一台液晶彩电,干净整洁的夹板,水晶吊灯,淡淡中有些雅致。 楼房左右三间各有一大门,左间的大门进去和右边的客厅装饰差不多,只是旁边这间与众不同,里面挂满了治病救人的锦旗,全国各地的都有。 老华,是一位民间中医,他看上去七十多岁,中等身材,面容端正慈祥,精神抖擞。为人善良、正直、守信、医德仁心、医术高超,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十九岁开始挖药草,研究药草,六十多年来用民间方药为人治病,受到人们的尊敬。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