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成立中药材协会 (第1/3页)
老华是阳城市中药材协会秘书长,阳城市中药材协会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主要经营范围为中药材种植技术交流。目前有会员50名,大都是农民,种植面积在100亩左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镇、村委曾经组织村民种植丹参、芍药、牡丹、太子参、桔梗等中药材,面积上千亩,兴盛一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中药的重视,阳城市加大了大健康产业建设,中药种植迎来了新的机遇。就在大家满怀憧憬的时候,老会长突然得了重疾,不幸去世。这天老华参加了老会长的葬礼,回来跟大家说,“阳城市中药材协会会长不幸逝世,我是秘书长,会长临危时交待把镇上的中药材店盘给我,让我任会长,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春花一听说:“这好!中药材协会是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作用大,能接受政府部门下放的工作,有这样的平台,我们建设中药种植基地发展更广阔。” 阿天说道:“建设‘颜氏中药种植园’是长久之计,可以慢慢做。当前中药材协会这件事要赶紧做,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中药材协会虽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长也是虚名,但作用很大,完全可以发展壮大。” “需要专人负责协会内部事务的。”老华说,会长一直对老华比较信任,一是、老华民间中医医术高;二是、老华为人好,在地方上比较有名声。这次建设中药种植园,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本想利用发展,对老华指望很大。 春花说道:“爸没空去,可以让阿天去更好。” 老华听了说可以考虑。 阿天摇摇头,底气不足,“我对中药材协会工作一窍不通,实难做好这份工作。” 春花笑着说,“这些你不用担心,我们都会为你作坚强的后盾,爸先带你做一年就会了。” “对!”大家都表示赞同。 老华思考了一下答应了。 “现在还有多少药材?”阿天问。 “贤德村除了我种了十多亩外,几乎没有了。”老华遗憾地说。 “但整个北山这一片还有。”老华对这些很了解,他们离北山比较近。 “嗯!这里是太子参之乡,有种太子参的传统。”这阿天知道。 “还有凌霄花,山桅等,估计有百亩左右。” “哦?”阿天不怎么了解。 “北山盛产野生蜈蚣,每年可以收购一二百斤,野生灵芝也可以釆上千斤。” “这些是名贵药材,不错。”阿天赞道。 “老会长在镇上收购,销售,一年挣几万元钱呢!” “主要是这一片还有人种,还有人釆挖中药材,所以中药材协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有存在的必要。”老华笑着说。 “最重要的是阳城市的民间中医非常兴盛,古来有之,这一片有好多位,作为中药材协会会员是民间中医的应该有十几位吧!” 老华想了想,点点头,“有!” “大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有利于发展。” “那就把这两个组织保留吧!”老华说道。 春花说道:“爸!早些办一下手续。” 老华说:“好!” 一家人兴致勃勃,谈论着、规划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不久,老华盘下了镇上的中药材门市部,阿天把店面重新装修了一下,阿天兴奋地说:“爸爸!您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华,阿天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方,就叫华方保健食品吧!” 老华一听,“这名字好,大方,就定它吧!” “中药材协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大家召开一次会议,这件事就算定下来了。”他说。 老华点点头,“有空阿天再打听打听几位前理事,是否可以出山。如果他们出山,成立起来就容易了。” “好!”阿天高兴地说道:“凡是老会长的业务照常进行。” “将来建立一个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中药领域大有可为。” “是的,国家对这方面越来越重视了,发展的机会很大。” 中药材协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起初有会员六七十名,合作社章程规定入会退会自由,在中药材衰弱的那些年,许多会员不再种了,没有参加协会和合作社组织的活动,名存实亡。目前连中医爱好者在内,只有五十人左右。加上外出打工的人,平常在家能够参加活动的只有二三十人。其中理事四人,秘书长一人,监事两人。分别是理事长,副理长阿朱、阿林、阿涛,老华是秘书长,老罗和老陈是监事。 老华说:“我们先召开一次理事会,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大家对你当会长有没有异议?” 阿天说:“好!我按照花名册通知他们。” 阿天翻开花名册,一张张会员登记表赫然在目,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姓名、年龄、职务、电话号码、身份证、家庭地址等,旁边的右上角贴着本人的彩照。 他说:“准备哪天召开?” 老华说:“下个礼拜天,你先给他们发一个短信通知,然后再打一个电话,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会员们等我们理事会后,决定了再通知。” 阿天说:“知道了。”随即去办这件事情。 过后,老华想了想又对阿天说,虽然协会换届选社长与村高官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得到村高官支持还是必要的,到时要请他。阿天说:“好!理事会开完了就通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