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一百六十章 更加残酷的斗争(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六十章 更加残酷的斗争(二) (第1/2页)

    现在让我们通过历史的迷雾将苏轼一生的传奇故事慢慢道来:老规矩讲述一个历史名人,我们就从他幼年时期的各种离奇故事开始讲起。根据宋人张端义的《贵耳集》记载,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年突然原本郁郁蒙葱、百草茂盛的四川眉山县旁边的彭老山(也说瓦屋山)一夜之间百花凋零、树木枯萎,当地百姓见到后大吃一惊,百思不得其解。以至后来不管当地百姓如何绿化,这座山什么也长了就是恢复不了生机。

    直到65年后,苏轼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病逝后,彭老山自己就自然恢复了蓬勃的生机,重现昔日的光彩。鉴于此情况,当地百姓就认为当年彭老山之所以凋零,是因为苏轼诞生了把彭老山的灵秀之气都带走了,所以才如此土地荒瘠,草木枯萎。后来苏轼病了,那些灵秀之气回到彭老山,这座山才重新恢复了生机。不用大家说,我们也知道这就是一个美丽而多情的传说故事罢了。

    毕竟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名人降生,都会被配一些美好的故事。比如明明诗仙李白是病逝的,大家却相信他是化成了一道月光升天了。明明诗圣杜甫是撑死的(这种死亡原因古代有一个文雅词,叫“饫死”。当杜甫是不是这种死因,还待考证),我们却说他是食物中毒或不小心溺水身死的。同样百姓用美好的故事来述说苏轼,也是表达了一种崇拜美化的心情而已,实事上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虽然传说之事不可相信。但是这个故事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正是蜀地这种人杰地灵的地方,才能孕育出苏轼这样的大才子。自古以来,四川就以名人辈出、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而闻名于世。在这土地上诞生的才子们数不胜数。早在汉朝时,四川著名的文学才子如司马相如、杨雄、王褒等,已经以影响力经久不衰的诗词,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成为后世的楷模。

    唐朝鼎盛时期,四川的才子更是数不胜数,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陈子昂等皆出生或长居在蜀地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唐朝后期,虽然天下开始动乱但文人墨客们依旧追寻祖先的印记,前仆后继地来到蜀地。当时著名的大才子,如白居易、刘禹锡、高适、岑参等都先后来过蜀地,并在这里留下了自己不朽的诗词。那句“天下诗人皆入蜀”更是成为一句千古美谈。

    五代十国时期,虽天下群雄并起,但蜀地相对比较安定,文化依旧繁荣。然而等宋朝建立后因为太祖太宗对蜀地的偏见,四川地区就遭罪了,蜀地文化也由此遭遇了灭顶之灾。因为糟糕的政策和敌对的态度,短短数十年间,蜀地就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乱(两次是农民起义,一次是兵变),持续的战火摧毁了四川的经济、也让蜀地文化一度陷入低谷。然而在一代圣贤张咏(寇准的好基友)的治理下,四川日渐平稳下来所以蜀地文化重新恢复了生机,又慢慢繁荣了起来。

    当苏轼出生时,已经有很多蜀地文人相继任职于朝庭,以文章功业闻名于天下。大宋每年的科举考试中,蜀地文人的录取率也是居高不下。远的不说苏轼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仅眉山一县参加科举考试的就有45人,中举者更有13人之多。可见“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这首陆游赞美的诗句真的是名符其实,也是对蜀地文化的最好阐述。虽然蜀地人杰地灵,但在浩瀚的文人中,只有苏轼屹立在最顶层,成为那颗最耀眼的星!那么这颗耀眼的星,是怎么炼成的呢

    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人的成名应该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苏轼也不例处。世上没有天才,如果有天才要想获得成功仍然需要后天的努力。不然最终的结果大概率就是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这样的结果。

    对苏轼而言其成功登顶的内因就是苏轼博学多才的基因,就是所谓的天份。外因就是其后天的刻苦努力等。苏轼的内因很重要,但他的外因更加重要。

    成就苏轼的外因,除了他的努力外,还因为他有一个严格的父亲和一个慈爱的母亲。苏轼的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严父慈母教育的结果。我们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自己的母亲,世界各国的比拼实际就是母亲的比拼。苏轼的母亲不但知书达礼,而且为人善良。所以在母亲程氏的细心教育下,苏轼形成了热爱生命,豁达乐观的健全人格。历经1000余年后,苏轼还能被历代人民所热爱所敬仰,其原因离不开苏轼伟大的精神世界。否则他也写不出那样的诗句,创作不出那样的作品。得此良母真是苏轼之幸,更是我中华之幸。除了慈母外苏轼还得感谢自己的严父。

    若没有父亲这位严厉老师的督促,苏轼也不可能获得那么高的成就。毕竟那句老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史料记载,苏轼父亲的教育非常严厉,严厉到什么程度呢五十年后,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后,竟然梦到了幼年时读书的场景,他惶恐不已马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