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一百八十二章 好友章惇(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八十二章 好友章惇(四) (第1/2页)

    崇宁元年(1102年),章惇调为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团练副使,睦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居住。崇宁四年(1105年),移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团练副使,迁湖州团练副使。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106年1月2日),章惇在贬所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葬于长兴(今浙江高官兴县)。

    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纳任伯雨的谏章,下诏追贬章惇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命其子孙永远不能在朝廷出仕。

    尽管传统的正史把章惇诋毁成一个jianian臣,但在历史的叙事中,仍然掩不住他作为一个直臣的光辉品格。由元祐党人后人执写的史书,因为反对变法派而抹黑章惇的人品,但他们除了空口无凭说他“有才无行”,却举不出具体的例子来论证他们的判断。恰恰相反,他们写下来的关于章惇的事迹,反过来证明了章惇是一个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的人:

    他曾大权独揽七八年,却“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个儿子都考上进士,但除了一个入朝当校书郎的低级官员,其他三子都在州县为官,没有一个显达。若他是jianian臣,请问有不徇私的jianian臣吗

    他终生信奉、发扬和改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却在另一名变法派领袖蔡卞极力推行王安石个人崇拜的时候,头脑清醒地站出来反对搞偶像崇拜,说自己不曾唤王安石作“真人、至人、圣人”。若他是jianian臣,请问有不谄媚的jianian臣吗他为官清廉,据说死后家贫难以下葬,手指都被老鼠啃掉一个。连诬陷他的人都不敢说他贪污受贿。若他是jianian臣,请问有不贪污的jianian臣吗

    他坚守国土,寸土不让,在司马光等人提议向西夏割地换和平的时候,他怒不可遏,说提议的人“可斩”。在他掌握朝政后,他强势地断绝了给西夏的岁赐,并积极发起收复失地运动。若他是jianian臣,请问有不卖国的jianian臣吗

    不徇私,不谄媚,不贪污,不卖国,作为一个jianian臣,他章惇到底图什么难道作为一个jianian臣,他图的是有原则、有底线、有良知和有胆气吗如上所述,正史中关于章惇是jianian臣的指控,可以断定通通不成立。按照宋朝的历史现实,《宋史》(虽是元朝官修,但采用的底本均为宋人所作)将章惇列入《jianian臣传》,基本理由跟蔡确、吕惠卿这些人入《jianian臣传》一样,都是基于他们是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和继承者。

    史书写得很明白,章惇的罪证之一,就是“绍圣而后,章惇倡绍述之谋。秕政复作”。所谓“秕政”,是写史者对王安石新法的蔑称。近代以后,王安石变法,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变法,才得到了较为公平的评价。但在此之前的漫长时间里,王安石变法因为变乱祖宗家法,着重理财而一直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鄙夷。宋代以后占据主流的程朱理学,讲求“道德治国”,而轻薄“技术治国”,对于强调法律、财务、经济等实cao的王安石新法,自然没有好感。在理学思想指导下的传统史书,于是更容易将王朝的衰亡归咎于变法,归咎于主张和支持变法之人。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面对国破家亡的政治危机,朝廷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检讨北宋灭亡的原因,并确定由谁来承担历史罪责。宋高宗替父兄开脱历史罪责,将国事危亡由蔡京祸国,上推至王安石变法,让一群推行变法的“误国jianian臣”来承担骂名。这样赵家人是没有过错的,有过错的是底下的jianian臣。

    时人杨时说,“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这说明南宋人批评蔡章误国,将矛头指向王安石变法,认为变法乱了祖宗家法终酿靖康之耻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也是赵宋皇室的需求之下而产生的一种说法而已。历史学者方志远曾指出,自从在正史中立《jianian臣传》,中国历史上便大抵只有jianian臣而无昏君、暴君。所谓的“jianian臣”,成了昏君、暴君的替罪羊。

    王安石未被正史列入《jianian臣传》,或许仅仅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大。做派太正,写史者也怕引起非议。但王安石以下,蔡确、吕惠卿、章惇等人,要么做派有问题,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