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二百五十一章 岳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五十一章 岳飞 (第1/2页)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时势造英雄,岳飞的成长之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韩愈的马说里讲到“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大家都知道,千里马需要有人认识并重用,否则就算有千里马,也难以表现出其特殊的才能,最后只能被埋没。在这里需要有两个点,一个是“识”一个是“用”,识不难理解,这个用有点复杂,不是用他就行,还要给他施展的空间。就如文中所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否则和普通的马没什么区别。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英雄有了他施展的空间,其真正的才能才得以表现,换句话说就是任何时代都不缺乏具有英雄人物潜质的人才,只是时势没有展现其才能的空间,所以才美不外见。

    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名将岳飞。“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这句话应该大家耳熟能详,不过个人认为并不是北宋时期正好没有真正的将才,而南宋正好处在相才缺乏的时代,而是社会需要和制度不适合相对的人才施展而已。

    我们知道,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获得的皇位,而且赵匡胤经历了五代十国后期走马灯似的朝代轮换。五代十国,一共才五十三年,换了五姓十四个皇帝,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地方藩镇拥兵自重,最后取而代之。包括宋太祖自己也是走的这条路。所以宋太祖得到天下后,第一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在自己身上重演。于是赵匡胤采纳了丞相赵普的建议,削减大将兵权,限制其军队的发展。

    史料记载赵普是这样说的“此无他故,藩镇太重,主弱臣强而已,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于是赵匡胤首先杯酒释兵权,收回一些手握重兵的老臣兵权,然后制定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只围绕一个终极目标,武将不可能凭着自己手里的兵权取代君主。

    具体办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不许武将自己招募亲信兵勇,国家集中征兵,所有兵士都编入禁军,由国家分派专人训练阵法和战法,《水浒传》里的林冲就是这样的角色,他们负责军队的训练,但不负责带兵打仗。国家发生战事,由枢密院调兵派给出征的将领,同时皇帝还会委派监军对主将进行监视。这样带兵的大将所带领的并不是自己招募的亲信,想要造反也没人响应,再加上监军掣肘,基本杜绝出证在外的主将拥兵造反。并且政府对那些在外镇守重要军事地段的将领则采取定期换防的政策(更戍制),避免守将长期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与部下形成默契。

    地方管理则采用外地人为官并定期轮换的政策,本地人不得在本地为官,也不许自己招募兵勇,这就避免地方官员靠家族形成较大势力的可能。很显然,这些政策的实施,基本可以杜绝武将拥兵造反的可能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北宋一百多年里,基本没有出现割据势力威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