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五十八章 岳家军攻齐(一) (第2/2页)
金天会十一年(伪齐阜昌四年,1133年)正月,宋将李横屡败齐兵,攻陷颍昌府(今河南许昌)。三月,宋将李横传檄收复东京(今河南开封),刘豫请金兵迎战于牟驰冈(今河南开封西北)。李横乃败,颍昌(今河南许昌)归齐。九月,刘豫乃遣通判齐州傅维永等五十余人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浮海,至交趾册封交趾郡王李阳焕为广王,且结交诸溪洞酋长。金朝亦遣毛都鲁等二十余人偕行。十月,齐将李成陷邓州(今河南邓县),宋将李横弃襄阳,奔荆南,后入洪州。襄阳,随州(今湖北随县)、郢州(今湖北钟祥)相继为齐所有。在襄汉地区的军事扩张,是伪齐在金天会十一年(伪齐阜昌四年,1133年)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伪齐占据襄汉地区,切断了南宋东南地区与川陕的联系,影响了其进退攻守的军事主动性,威胁了南宋的安全。不仅如此,刘豫侵占襄汉地区也有利与杨么军的联系,伪齐和杨么因而很快结成军事同盟,制定了联合灭宋的军事计划。伪齐政权成立之初,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不错的,还且还颇有战略眼光,南宋形势一时间也是处在非常危急的一种状况。 金天会十二年(伪齐阜昌五年,1134年)正月,宋将关师古率军自武都(今甘肃武都)寻粮至齐境,袭击大潭县(今甘肃武都北)。宋军深入至石要岭,遇齐军大败,关师古单骑降齐。南宋失洮岷地区,仅剩阶(今甘肃武都)、成(今甘肃成县)二州。 二月,为配合金军的入川行动,刘豫派心腹刘夔与金军联兵十万,进攻仙人关。由于宋军的顽强抵御,三月齐金联军被击败。仙人关之败迫使金军最终放弃了入川的打算,而作为金军侵蜀的附属,仙人关之战中的配角,伪齐军再也不敢单独对宋军发起进攻。 五月,宋将岳飞出师襄汉,李成闻郢州(今湖北钟祥)失守,弃襄阳逃。岳飞进据襄阳,并攻占唐州(今河南唐河)。六月,宋将牛皋攻随州,随州易手。为扭转不利战局,刘豫再乞师金朝。 金朝派刘合孛堇前来,与李成会合于邓州西北。时伪齐知邓州高仲也率守兵与李成合兵。为迎击宋军,七月十五日,齐金军数万人出城三十里,扎寨三十多处。但在岳家军的突击下,齐金联军“大溃,刘合孛堇仅以身免“,高仲退保邓城,据城作为抵御宋军的最后依托。但岳家军紧随其后,高仲难以抵挡宋军的猛烈攻势。十七日,邓州失守,高仲被擒。二十三日,齐金军再次失利,唐州、信阳军同日失守,“襄汉悉平”。自此伪齐为守御襄汉而与岳家军的军事对抗,以伪齐的彻底失败、退出襄汉而告终。 九月,刘豫采纳罗诱南征议,遣卢伟卿向金乞兵。金主遂命完颜宗辅为左副元帅,完颜昌为右副元帅,率兵五万南侵,以完颜宗弼为前军之将。完颜宗辅令诸路汉军,均需亲行,不许募人充役。 刘豫以其子刘麟合兵南侵。伪齐此次南侵虽声势浩大,给南宋造成较大压力,但到十二月即因金人退兵,而仓皇逃遁,匆匆结束了南侵行动。伪齐选择在秋季南侵,原本契合金军惧暑耐寒的习性,但金齐联军万万没料到,这年冬天的雨雪影响了粮道的畅通,金军既不能从伪齐获得正常的粮草供应,又被韩世忠扼阻于江北,不能就粮于江南,以致军心不稳,甚至有人飞书金军主帅,威胁准备叛变。这时金太宗死讯南传,金军主将急于回国处理权力再分配问题,加上担忧南宋决淮西水以灌其营,遂率先撤兵。由于金军退出战场,伪齐失去了继续鏊兵两淮的实力,刘麟、刘猊便“弃辎重遁去,昼夜兼行二百余里,至宿州方敢少憩”。汉jianian部队终究是底气不足,没有了金兵的撑腰,自然也是像老鼠一样赶紧跑回了自己的老鼠洞。 金天会十四年(伪齐阜昌七年,1136年)九月,刘豫闻宋主亲征,乃急遣人向金主求援。金主遣右副元帅兀术率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观望。 刘豫命其子刘麟率军由寿春(今安徽寿县)犯合肥,是为中路。 又命其侄刘猊率军由紫荆山,出涡口(今安徽怀远附近)犯定远,以趋宣(今安徽宣城)徽(今安徽歙县),是为东路。 命孔彦舟率军自光州(今河南潢川)犯六安,是为西路。计签乡兵三十万,号称七十万。刘猊以众数万过定远县欲趋宣化(在今南京江北)以犯建康。宋将杨沂中在赵家坊(今安徽定远西南)击败刘猊前锋。刘猊亦恐孤军深入,南宋军击其背,于是与刘麟会于合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