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六十五章 高宗称臣(五) (第1/2页)
随后的几天,秦桧一直在都堂召集勾龙如渊、楼炤商讨接诏的具体事宣,忽闻外面有人高声道:“秦大人可在” 听语气不太对劲,还没等屋里的人起身,门外已走进三位大汉,个个铁青着脸,瞪着屋里的人也不施礼。秦桧见来势不妙,忙笑道:“三位将军来都堂有何事” 三人正是宿卫行朝的将领杨沂中、解潜、韩世良。杨沂中双手抱拳道:“请问秦大人,外面传言说皇上要跪受金诏,可曾有此事” 俗话说:秀才碰上兵,有理也讲不清。秦桧虽为宰相,但这三位是皇上身边的人负责皇上的安全,哪个不是皇上的心中爱将哪个也得罪不起呀!只能笑笑道:“三位将军乃皇上近卫,可直接问皇上,为何来此问本相呢正巧本相有事进宫请奏,三位是否随本相去见皇上”秦桧不冷不热把球又踢给了对方,说罢笑着走了。 杨沂中三人见秦桧离去并没随他而去,而是来问一旁的勾龙如渊。“御史大人,我们昨日听到你与秦大人一道对皇上说,接受敌诏,皇上要行屈己之礼。现在城中军民闻讯金使已来,议论纷纷,万一军民汹汹,我们弹压不得如何是好再说也不是我们无中生有,如若别人要问我们:你等为宿卫之臣,竟使皇上行此礼数,我们不知应如何应对。”勾龙如渊边听边点头,不是赞同他们的观点,而是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考虑。这三人虽然有要挟的成分,但此事关涉太大,万一不慎便会酿成千古大祸。何况三大帅中只有张俊主和,而韩世忠、岳飞力陈与金决战、万一他们日后发难也不好交待。 勾龙如渊忙道:“各位将军,本官马上进宫。” 来至大殿内,只见高宗正与秦桧和参事政事李光在商量事情。 李光原是江西制置大使,秦桧独相后为了拉拢人心,使把当时名声很好的李光调人朝中任职。 勾龙如渊进前奏道:“皇上,受诏之礼应处置谨慎,臣闻城中军民对此有异议。刚才三位殿帅也质问臣,并说三位边帅日后指责他们,他们无言以对,此言虽有些要挟,臣以为也不可不防,所以臣想让王纶与金使好好商量,把诏书讨来送进宫中,则礼不行而事定矣。” 高宗听了他的话,也想了想感觉自己向金使下跪确实有些不妥,便点点头道:“卿言有理,朕明日传旨王纶,让他努力与金使交涉。” 秦桧在旁边听了勾龙如渊的话,不由迟疑道:“如果王纶商量不好,金使不同意怎么办” “如果王纶不能办到,只有请相公和参政亲见使人,与他商议。” 在一旁一直没言语的李光这才听明白这几人说话的意思,昨日之议他并不知晓,这时他明白了便道:“此事不可,如果相公与本官先去使馆,则有违礼数。” 勾龙如渊坚持道:“李大人所言极是,但比皇上之屈又如何呢”秦桧在一旁沉思了片刻,最后望了望高宗道:“皇上,请传王纶来此,臣要与他商量一下。” 高宗点头忙传旨要王纶来见。 不多时,王纶急急忙忙地跑了来见过皇上和诸位大臣,退立一旁垂手而立。 勾龙如渊看了一眼王纶,不由气道:“王大人为使臣,通两国之好,凡事应在敌国商议好了后再来。哪有同敌使来到朝中以后才商量的” 王纶听见勾龙如渊在埋怨自己感到很委屈,于是低声道:“纶跋山涉水万死一生,往来金国四次。今天竟遭中丞如此斥责,伦实在不愿领受。” 秦桧在一旁劝阻道:“好了,好了,都什么时候了还相互埋怨王大人回去后要多与金使商量,力争把诏书讨来。”“让下官尽力吧。”王纶满脸的无奈。回到使馆,只见张通古正在堂前喝茶呢,王纶见他心情很好,便走过去。 “王大人,江南准备什么时候接诏”张通古看似清闲不经意的说道。王纶迟疑了半天,最后才吞吞吐吐地说:“张大人,我们是否再一起商量商量。大人此次南来是颁诏的,以王某看不如把诏书送与南朝,让他们自己看吧。” “什么”张通古满脸的惊讶,随后又变成愤怒,十分强硬地说道:“大国之臣就是少国之君,天子把河南、陕西之地赐宋,宋许诺奉表称臣。使者不能面北而立,如果宋想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诏。请大人把使臣的马送来,使者即刻起程北归。 王纶见张通古态度如此坚决、便赔笑道:“贵使别生气,本官不是在和贵使商量吗”“别废话!没什么商量的。” 王纶见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也只好灰头灰脸地回去了。 三天之期很快就过去了。王纶一直躲着张通古,他既不能说服金使又不敢去给秦桧复命,像一只钻进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只好东躲西藏拖延时间苦思良策。 到了第四天,张通古一大早就堵住了王纶的门。王纶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开门见他。 “王大人,快还本使的马,本使要回国。”张通古满脸的怒气,一拍书案对王纶吼道。真正体现出来的是弱国无外交,自古如此。 王纶忙陪着小心,笑着道:“贵使大人,别生气嘛,虽然皇上答应奉表称臣,可朝野仍有很多人反对,一路上大人已看见了,有的挂印而去,有的请辞离职,现在城里宫内也有人反对,让皇上跪接实在有些困难贵使是否可考虑……” “没什么可考虑的。你们不同意本使马上就回去。”张通古不给王纶任何希望。 “既然如此,贵使只有等待朝廷商量个万全之策才行。”“那不行!本使怎可由你等任意拖延时日” 王纶不再说什么,他知道目前这局面,自己没办法说服张通古,张通古也没办法,也不好真的回家去了,也只有等待,双方就此僵持看看谁先让步。又过了几日,王纶又与张通古商量了几次,金使始终不愿作出让步,他不敢再拖了,因为张通古已真的动了怒。他正要去向秦桧汇报情况,丞相的轿子也恰好来接他去都堂议事。到了都堂,王纶走下轿来到堂内,“王大人,金使怎么说”勾龙如渊道。 王纶有些不高兴愤愤地道:“这真是出力不讨好,还要受夹板气。金使坚决不让步。”勾龙如渊又看了看旁边的秦桧,再看看李光,二人均没说话。“走,去见皇上。”秦桧终于开口了。 高宗正在看奏折,见这帮子人来了,忙放下奏折,等着他们上奏。秦桧忙上奏道:“皇上,臣请求辞去相位。”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包括那位高宗。高宗不知他想干什么,所以没说话,只是瞪着他。秦桧慢慢从衣袖里掏出块纸来,双手捧着道:“请皇上看看,这是臣的手下今早上在街上揭下来的。 高宗接过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秦桧乃jianian细。”没等高宗说话秦桧便道:“皇上,臣主议和,是奉旨行事,可朝野不解,百姓骂臣jianian细,围攻臣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