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二百七十一章 岳飞征战(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七十一章 岳飞征战(五) (第1/2页)

    虽有岳家军这样的精锐部队,宋高宗仍然惧金如虎,为随时能够撤退,高宗最终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东南一隅的临安。大宋在临安城的皇宫位于城南,由于时间仓促所谓的皇宫也时临时由过去的府衙改造而成,房屋简陋空间狭小。即便如此,宋高宗赵构也很少走出这座院落,他像祖父辈一样,喜欢附庸风雅却并不热衷于游山玩水。虽然他知道二三里之外便是著名的西湖知道江南春早,即使在这样的寒冬腊月,也不乏梅丹茶红,但他对这些都提不起一点兴趣。说到梅花院里就有一棵,在微冷的冬天里确实像火一样彰显出希望。前几年,他对此毫不在意,因为战乱和国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脑子里都是“金兵”“逃亡”“苟安”等乱七八糟的影像,哪里还有雪里赏梅的闲情逸致。

    不过到了公元1137年,形势已经大为好转,金国新皇帝伸出橄榄枝向他微笑,伪齐政权已经日薄西山,和平的曙光日益清晰,他这几年来一直悬浮的心终于可以落到地上,也可以抽出片刻空闲来享受中原不曾有的温润冬色了。当然,即使这样赵构也不会完全万念俱寂地陶醉在江南的景致里,他在梅树下小立一会儿,又开始心神不定,绕着院子踱了大半圈,还是回到临时的办公场所,只有三间屋的所谓宫殿中。他坐下来提笔在澄心(宋朝一种高品质纸)小笺上反复书写着几个名字,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四个被后世称为“中兴四大名将’的人,是赵构所能倚重的军事力量,是与金国作战、和谈的根本筹码,但也是他的一块心病。他的脑海中反复出现四人横刀立马的形象,那形象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又与苗傅、刘正彦重叠起来,搅得他心乱如麻。

    作为皇帝,赵构对他手下的这几员大将了如指掌。刘光世用一个字概括:“贪”!谎报士兵数量,贪占军饷,是此人一贯套路、不过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赵构只能装聋作哑。张俊用一个字概括:“jianian”!刘光世的毛病他几乎都有,同时他还是个不择手段的人。这样的人对皇家来说并非一无是处,用得好也可以是一把利器。韩世忠用一个字概括:“勇”!所以江淮防线,只有韩世忠稍微让人放心些。最难评价的是岳飞,这是一个几乎找不到毛病的将军,惟其如此,才让赵构惴惴不安!帝王不怕用有毛病的人,最怕手下人没有缺点、只有野心,而岳飞正是这样的人!

    按说岳飞的宿愿与赵构不谋而合,都是荡平中原迎回二圣,光复社稷,但这样的想法于皇帝叫雄心壮志雄才大略,于臣子特别是武将,叫不安分。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赵构必须倚重岳飞,普天之下放眼望去,当下只有岳飞能够帮助他实现中兴复国安邦太和的愿望。他决定召见岳飞,诱之以利,惕之以威,至少保证在宋金和议前能够有效地驾驭好这只猛虎。

    公元1137年二三月间,赵构多次召见岳飞,他送给岳飞一件“大礼”换掉贪婪而无能的刘光世,将其麾下的左行营护军五万兵马交由岳飞统帅。

    那一天,梅花已经凋谢而海棠却开得正炽,赵构把岳飞召至内殿,破天荒地走到他跟前,用手拍了拍他坚实的胳膊亲切地说:“国家中兴的大事,就全托付于爱卿了。”岳飞从杜充部下的小校到如今镇守一方的大将,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厚爱,当即感动得热泪盈眶,拜伏在地语气坚定地向皇帝表态:“精忠报国,臣定不会辜负陛下,不复中原誓不休。”赵构被岳飞的豪情感染进一步表示:“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赵构已经做好了战略反攻,而岳飞是不二人选。可是,赵构与岳飞这一段谈话很快便传到了宰相张浚的耳中。其实二人的谈话本不是秘密,军队部署做出这么大的调整根本绕不开宰相和枢密使,事实上张浚也是各大军事集团的最高指挥。张浚反对扩大诸将权力,特地进谏赵构:“陛下可知道岳飞部队人称岳家军、韩世忠部队人称韩家军”赵构连连点头:“知道,这是百姓对他们的爱称。”

    张浚忧心忡忡:“世人把这些军队看作私人武装,只知有将领而不知有陛下。”此话一出赵构远远望着院子里的梅树默默不语。那棵梅树早已繁华落尽,而虬枝依然直刺苍穹。许久才缓缓地问:“依卿之见呢”张浚早已胸有成竹:“收兵权尽归中央。”“还不是时候啊。”赵构何尝不想收兵权,但金国依然势大,他可不能自毁长城。“即使不收,也不能再把刘光世部队赋子藩镇,应该由中央直接统帅。”赵构点了点头:“可是朕已经许诺给岳飞了。”“这件事交给臣处理吧。”张浚主动请缨。

    几天后,张浚把岳飞请进相府,装作征求意见:“刘光世如今被罢免,他属下有两员大将,王德和郦琼,其中王德颇有威望,我打算升他作都统,将军以为如何”岳飞是个直性子,没有去揣摩张浚的暗中之意,有一说一:“王德与郦琼素来平起平坐,一旦分出高低,恐怕军队不稳。”张浚进一步试探:“张俊、杨沂中如何”张俊、杨沂中都是跟岳飞平级的将领,张浚这样问的用意就是暗示这部分部队不打算归于岳飞麾下,可岳飞一点也不“识相”,只是就事论事:“张俊过去是我顶头上司,他为人暴躁无智谋,杨沂中跟王德不相上下,我看二人都难以服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