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七十一章 岳飞征战(五) (第2/2页)
见岳飞怎么都“不开化”,张浚愤愤地丢下一句:“你的意思不就是非你不可吗!”说完让仆人看茶下了逐客令。岳飞这时才觉察出张浚的用意,慌忙之中辩解了一句:“我只是发表个人意见,并不是非要这支军队。” 离开了相府,岳飞心里忐忑不安。人们都说本朝皇帝容不下武将,前几天被赵构召见时,自己还庆幸当今圣上励志中兴,改变了重文轻武的祖宗规矩,今日宰相的语气已经表明对武将的猜忌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交出兵权,让朝廷放心。况且眼下边疆无事,到江湖上散散心也正当其时。这岳飞少年即入行伍,作战打仗是一等一好手,若论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却像没毕业的小学生,天真地以为离开军队就能表明自己忠心与皇室的心迹。于是他向赵构写了封“辞职信”,以母亲去世还不到三年为由回家服丧,未等批复下来他把军队交给副手张宪就擅自归隐庐山了 岳飞的率性在朝廷看来就是使性子,是不听话的一种表现,犯了赵构的大忌。但赵构不是轻妄之人,作为皇帝他懂得权衡利弊,于是他在澄心小笺上写下“忍气吞声、秋后算账”几个字,看了又看仿佛要印在心底,才慢慢揉碎撕掉,然后赵构下旨让岳飞部将王贵和幕僚李若虚去庐山请岳飞。岳飞的最大心愿是收复故土,当然不甘心就此告别军营,在初心的召唤和各种压力之下,于当年六月重新回到鄂州军营。只是自己身死风波亭的祸根就由此种下,而此时的他却根本懵懂不知。 恰好这时,不愿交付给岳飞的刘光世左行营护军发生了变故,军中大将郦琼不服张浚安排,率全军四万多人渡过淮河投奔了伪齐。淮西兵变划走了南宋一个军区,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晴天霹雳,北伐计划搁浅,只得转攻为守。接着金国也发生政变,主和派完颜昌、完颜宗磐被杀,主战的完颜宗弼得势,拜为都元帅。 宗弼一改秋冬出兵的惯例,公元1140年五月就迫不及待地出兵南侵。这一次金军东、西、中路同时开战。但西路受阻于吴玠的弟弟吴璘,东部受阻于韩世忠、都毫无建树。最惨的还是中路,虽由完颜宗弼亲自率领,但他碰到的主将正是岳飞。不但未能推进,反而迎来了岳飞的战略大反攻。 金军建国后倚仗着骑兵所向披靡,而骑兵又分为“铁浮屠”和“拐子马”两种作战风格完全不同的武装部队。所谓“铁浮屠”,就是连人带马披上铁甲,远看像铁塔,让敌军武器无处下手,可谓“刀枪不入”。“拐子马”是轻骑兵,一般部署在侧翼,速度快、冲击猛、配合“铁浮屠”作战。过去宋军屡战屡败,就是没有找到对付金军骑兵的办法。 在这一次战役中,岳家军琢磨出了克制“铁浮屠”的妙招,实际上就是不怕死。岳飞派敢死队拿着又长又轻的麻杆刀突入敌阵,专砍马腿。“铁浮屠”全身铠甲,但马腿裸露,这才是他们的命门所在。威武但笨重的“铁浮屠”一旦倒地、如同一堆废铜烂铁,瞬间失去了战斗力。一把小小的长柄麻杆刀显示了巨大的威力,让金军大吃苦头,成为宋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但是你想想一个人面对扑面而来的重装骑兵,是种什么样的感受。所以没有不怕死的士兵,这种作战方式根本行不通。 双方第一场遭遇战在顺昌府,宋军凭借麻杆刀砍死金军战马三千多匹,杀死敌兵五千多人,大败金军。面对宋军的麻杆刀、金军毫无办法,只能节节败退。顺昌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六月岳飞遣部将张宪攻取颍昌府、淮宁府,王贵攻取郑州、洛阳,对完颜宗弼的帅府汴京形成半包围之势。南宋君臣及朝野都有很深的汴京情结,这里才是他们法律意义上的都城。 岳飞兵临故都,朝野振奋,许多人期待已久的复国梦即将变为现实、连赵构都按捺不住提笔在澄心小笺上为岳飞亲书手诏:“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赋予岳飞前线处置的权力,决不干涉前线事宜。岳飞自然明白朝廷的担心,立马上了份密奏以表忠心,岳飞密奏写道:“先正国本以安人心,然后不常厥居,以示无忘复仇之意。”所谓“国本”指的是确立太子。这份密奏大有讲究,很多人认为这是岳飞招祸的又一由头,其实不然。岳飞攻取汴京,击败金军,就是为了复国并迎回徽宗、钦宗“二圣”,以雪靖康之耻。当时朝中有人担心,若钦宗赵桓归朝,赵构将置于何地二人谁做皇帝呢岳飞劝赵构早立太子,隐含之意是承认赵构皇位的合法性,以免赵构不安,阻挠北伐。果然赵构“大褒其忠”。 此时的南宋君臣一心,京西地区不断告捷,完颜宗弼颇有困守孤城的失落感。这天完颜宗弼召集手下诸将商量对策,昭武大将军韩常刚刚丢了颍昌府,心有余悸地说:“自末将带兵至今,从没有遇到如此劲旅,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同岳家军交过手的将领都纷纷附和,一时间军事谋划会变成了诉苦会。完颜宗弼意识到急需一场胜利让众将克服“畏岳”情绪,最后总结说:“看来宋军将领中其他人都好对付,唯有岳飞不可一世,咱们就集中优势兵力与岳飞拼力一战。只要打掉岳飞,赵构早晚会拜于我主脚下。”于是亲自披挂上阵,率领最精锐的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一万五千骑兵直趋岳飞的临时指挥部郾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