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零三章 吃货的天堂(二) (第1/2页)
城中夜市,热闹!你可能很难相信,在宋朝以前,中国人一天只吃两顿饭。不完全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宵禁。有宋一朝,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宵禁逐渐放开。 宋太祖曾经专门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夜市文化在这时候盛行起来。汴京、临安这样的不夜城中,“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即使冬天遇到风雪阴雨,夜市也不关张。北宋蔡绦曾形容开封夜市:繁华之处,连蚊子都不见踪影。而在这热闹非凡的夜市中,中国人一天两餐的饮食习惯也悄然变化为一日三餐。 如果去一趟宋朝的夜市,你都能吃到啥?《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都城最有名的夜市是州桥夜市,夜市中店铺林立,有水饭、熬rou汤、干货等吃食;还有鸡鸭鹅兔等rou类野味;夏季冷饮供应不断;冬日可寻得烤rou火锅等滋补佳品;逛累了可找到小店歇脚,点上几盘杏片、梅子姜这样的开胃小菜。而夜市中食物的价格也相当亲民。据记载,诸如鸡皮、腰肾、鸡碎这样的小吃,每个不过十五文,以当时宋人的购买力,从街头吃到巷尾,从饿吃到饱,恐怕不是什么难事。 餐饮竞争,激烈!任何时代,一个行业的繁荣都会催生激烈的竞争,宋朝的餐饮业即是如此。各个酒楼、餐馆除了在菜品上争奇斗艳,也用上了各种促销推广手段。 打广告:大酒楼不惜千金请人写词赋诗;小店更愿意用特色招牌增加人气。 拼特色:食店为了迎合来自四面八方客人的口味,会专门制作具有地方风味的食品。这一时期出现了“北食店”“南食店”,川菜也非常受欢迎。 拼服务:临街小店注重用餐环境:挂名画、摆插画;夏天放冰盆降温,冬天设暖箱增温;遇到节日推出应景产品,甚至重新装潢门面;赶上酒店促销,顾客买小酒还能收到搭送的小菜。 拼创新:为了扩大生意范围,餐饮店也提供“外卖”服务,“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外卖食品花样繁多,可供选择的菜品主食多达百余种。 据说宋高宗和孝宗二人也常常舍御膳房而不顾,专爱点外卖吃。激烈的竞争之下,受益最多的还是当时的食客。因此汴京的老百姓几乎不在家做饭,顿顿下馆子!1998年,美国《生活杂志》曾评选出一千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一百件大事,宋朝的饭馆与小吃入选第五十六位。舌尖上的两宋,被后人敬佩的不仅是珍馐美味中的“民以食为天”,更是勤苦劳作中的“民以食为业”。 宋代菜肴的种类甚多,大致上可以划分为rou禽类菜肴、水产类菜肴、蔬菜类菜肴、羹类菜肴、腌腊类菜肴五大类。 rou禽类菜肴又可细分为羊rou、鸡rou、猪rou、鹅鸭rou、牛rou、马rou、驴rou、狗rou、野禽rou等类菜肴。羊rou被宋人视为贵重食品。如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7《羖羊角》所载:“羊rou,味甘,大热,无毒。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此外,羊髓、羊肺、羊心、羊肾、羊骨等也被宋人用作食疗、食补的物品。这种观念在宋人著述中颇为常见,如朱彧《萍洲可谈》卷2称乳羊rou大补羸;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兽·乳羊》则称英州“出仙茅,羊食茅,举体悉化为肪,不复有血rou,食之宜人”。有鉴于此,人们普遍流行食用羊rou补身,如同今日的甲鱼,以至在举行订婚大礼时,亦将羊列为必备的礼品之一。 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书所载,宋代以羊rou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菜肴有:排炽羊、入炉羊、煎羊白肠、羊杂碎、山煮羊等四十余种。其中,山煮羊的制法在林洪《山家清供》卷下中有载:“羊作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槌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糜烂。”鸡在禽rou中的地位要次于羊rou,据《梦梁录》《西湖老人繁胜录》等文献记载,菜肴有麻饮小鸡头、汁小鸡、焙鸡、煎小鸡、豉汁鸡、炒鸡、白炸鸡等三十多种。 猪rou因其价廉物美,在宋代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其菜肴有烧rou、煎rou、煎肝、冻rou、杂熬蹄爪事件、红白熬rou等数十种。 猪内脏的烹制方法也较多,仅猪腰子一项就有焙腰子、盐酒腰子、脂蒸腰子、酿腰子、荔枝腰子、腰子假炒肺等许多品目。 东坡rou相传为苏轼创制。据文献记载,苏轼性嗜猪rou,贬至僻陋之地黄州做官时,因这里猪、牛、獐、鹿遍地都是,非常普遍,不值钱;鱼蟹、稻米、薪炭同样不值钱,价贱,因此惊喜不已,天天以猪rou为肴。在食rou的过程中,他逐渐掌握了烧rou的经验,即“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被四川人称为“东坡烧rou十三字诀”。 至今黄州民间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