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58 造船劳力不够 (第1/2页)
热门推荐: 王徵这种人自然不会吹牛,搞技术的,那基本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玩什么虚的。 而且,他也是说干就干那种。 他只是带着几个工部管事和老匠户在船厂的城墙里转了转便命这些工部管事和老匠户带着神机营将士开始挖水道了。 这造船的船坞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水道却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多少料的船挖多宽多深的水道这些早就有标准的尺寸了,只需几个工部管事和老匠户在一旁稍微指导一下便成。 紧接着,他又回到旗舰之上,找到泰昌,拱手小心道:“皇上,不若让营缮清吏司郎中彭宾组织匠户过来修建船坞吧,反正武备城那边也没多少事了。而且这船坞还需要一定经验才能建造,一般人还干不了。” 彭宾,这小子都当上营缮清吏司郎中了吗? 不错不错。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这些事你来安排就行了,造船朕可没你懂。朕就一个要求,尽快把船厂建起来,赶紧造大型渔船和武装商船。你还有什么需要办的,尽管说,朕给你办事都行。” 哎呀,这话说的。 王徵慌忙拱手道:“皇上,您别这么说啊,折煞微臣了,其他事倒还没什么,就是这个人工,微臣看附近也没多少人口,如果招人来干活,上哪儿招呢?” 这个的确是个问题。 这会儿整个东番的人口都还不到百万呢,而且,这其中还包括十二万屯卫及其家人。 按兵部的安排,这会儿每座卫城都是附近两万屯卫轮流镇守,每一次都是五千屯卫镇守三个月再换一波。 也就是说,这卫城附近的两万屯卫肯定是不能动的,他们不但要轮流镇守卫城,还得帮家里人屯田种地呢。 除去这些屯卫,卫城附近其实就没多少青壮了,这东番左卫方圆几十里之内充其量也就能招来两三万青壮。 这点人手肯定不够。 想到这里,泰昌直接问道:“这船厂需要招多少青壮干活。” 王徵闻言,估摸道:“微臣可以想办法从武备城那边调两万左右熟练的匠户过来,如果一年要造五六百艘两千料的巨舰,那最少还得十万青壮。” 十万青壮多吗? 其实,一点都不多。 武备城那边一个工厂都是数万人,而这个这个超级造船厂一年可是要造五六百艘两千料的巨舰,两万匠户再加十万青壮一点都不多。 不过,这会儿东番左卫肯定是招不到这么多青壮的。 因为东番左卫附近数十里范围内总共也就两三万青壮,而且这些人还得种地,还不一定能来造船厂干活。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泰昌想了想,随即微微点头道:“行,这十万青壮朕想办法给你招过来,还有什么事吗?” 王徵又仔细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道:“微臣还得回去一趟,让长庚和初阳他们多准备些各类锯床、吊葫芦,还有机床什么的,这一年要造五六百艘两千料的巨舰需要的床子可不少。不若微臣去把彭宾他们和那两万匠户顺带接过来吧,正好这边造船坞也需要匠户。” 这个当然没问题。 泰昌毫不犹豫道:“之极,你带着五艘神盾舰和六十艘狼牙战船跟良甫回去一趟。” 张之极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遵旨。” 泰昌紧接着又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王徵又仔细想了想,随即摇头道:“暂时没什么问题了。” 泰昌立马挥手道:“行吧,事不宜迟,你们先去接人吧。” 王徵和张之极闻言,连忙拱手告退。 泰昌却是看着他们的背影皱眉沉思起来。 这一时半会又上哪里找这么多青壮去呢? 还是派船去东南沿海拉吗? 这会儿怕是不行了。 因为东南沿海总共就那么些渔民或者说平民老百姓,而这会儿他们并非没有什么事干。 比如南直隶那边,随着太仓新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那边的私人作坊是越来越多了,那边的老百姓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