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八章:创造历史! (第1/2页)
,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 只不过有时候往往天不随人愿。 张骞见到大月王的时候,已经距离他出使西域已经过去九年的时间了。 在这九年的时间,大月氏在此地安居乐业,已经由之前的游牧转向了定居。 大月王对于张骞一路的经历十分佩服。 对于张骞待在匈奴九年依然不屈服,想着完成汉帝国的使命也是十分的倾佩。 时间或许冲不淡张骞内心的志向。 可是却冲淡了大月王心中为父报仇的愿望。 如今他的子民休养生息,他也不愿意在动干戈。 不管张骞如何的劝说,大月王依旧是不为所动。 在大月氏待的这些天,张骞无数次都在劝说大月王但是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 无奈,张骞只能往回走,这一次他打算回到他日思夜想的故土! 他打算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进发。 ...... “哎!没想到等了9年确实这样的一个结果。” 朱迪摇了摇头。 心中对于张骞的遭遇有种说不出的感受。 一方面心疼他这九年来困守在匈奴,远离亲朋好友。 另外一方面又对西行却没有取到真经的遭遇感到惋惜。 就好像在一条赛道上奔跑了许久也没有终点。 那种无力感令人窒息。 ....... 从大月折返,张骞决定跟侍从绕道匈奴。 从匈奴下属领地的羌族,返回长安。 但是张骞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羌族已经是匈奴的附属了。 毫无意外,这一次张骞又被俘虏了。 并且被押送到了单于面前。 这一次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了。 甘泉宫内。 汉武帝筹划了许久,在一次匈奴南下sao扰汉帝国的领地时,直接派出四路大军。 分别对匈奴发起反击。 这四路大军,一路全军覆没,两路战败。 唯独一只由卫青所带领的军队,直接杀到了匈奴的腹地,攻打到了匈奴的祭天圣地。 这也是历史上记载的“龙城之战”。 ...... 朱迪恍然大悟。 原来张骞出使西域跟卫青攻打匈奴是发生在同一个历史进程中的啊。 这两位都是在历史课本上十分有名的人物。 没想到居然能够在这里产生奇怪的联动。 历史的相遇有时候也挺有趣的。 ...... 画面一转来到了匈奴王庭。 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张骞,再一次回到了自己在匈奴的家中。 单于依旧没有杀张骞。 就这样张骞又在匈奴待了3年。 而改变这一切的时间就在第3年。 这一年单于病逝了。 到目前为止,张骞在匈奴已经待了12年。 单于的病逝让张骞抓到了机会。 这一年他再次出逃。 他带上了自己的侍从以及自己在匈奴的妻子。 跋山涉水,朝着长安的方向赶去。 虽然身穿胡服,但是却掩盖不了张骞的一颗向汉心。 历经困难,张骞三人终于看到了长安城的轮廓。 当看到长安城的那一刻, 张骞忍不住潸然泪下。 从离开的时候意气风发,时隔13年再回来依旧是人之中年。 张骞的回归在整个长安引起了轰动。 汉武帝也是为之震惊。 因为在他心里,早就认为张骞已经死了。 张骞这一次带回来了自己在西域多年摸索的地图板块,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种子。 他所说的那些奇闻异事,让汉武帝十分感兴趣。 张骞13年跌宕起伏的出使经历,对于汉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地理大发现。 这位探险家的经历被收录在《史记.大宛传》中。 成为后人了解西域最宝贵的资料。 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跟随张骞的随从也得到了封官。 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中鲜有提及。 我们只知道她在一年后病逝了。 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途中,因为这个女人,张骞不再孤独,两千后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三年后。 已经胜任大将军的卫青率领六路大军进攻匈奴。 张骞被授予校尉军衔,给军队做向导。 他利用他熟知匈奴军队,西域地形的特点常常帮助军队出奇制胜。 战胜过后,论功行赏,张骞被封为“博望侯”。 “博望”是取其“广博瞻望”的意思。 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位坚韧不拔的开拓者。 至此,第一集《使者》的故事到此结束。 有关张骞的故事也告一段落。 一段走廊,贯穿了13年。 在古人短暂的一声中,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张骞用这个时间,打开了汉帝国对西域的认知。 也用自己的13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迪看着进度条。 内心有一种幻想。 那是当全长安的人知道了张骞回来之后那种轰动。 出使13年,再度归来。 这种振奋感,让朱迪这个旁观者想想都激动。 短短的45分钟,把几乎贯穿了河西走廊,也贯穿了那个朝代的缩影。 当初在高中的历史书上。 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事情有所提及。 但过程远没有这么详细。 出使13年,归来已是中年人。 尤其对看到张骞有了出逃的希望,但是却踏上了去寻找大月氏的路途时。 一种家国情怀更是能够在这个人身上看见。 看着缓滚动的片尾名单。 朱迪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下了密密麻麻的要点。 足够她写出好几篇论文。 脑中的灵感就跟雨后春笋一样,争先恐后的冒出来。 每个人都想先被朱迪写出来。 但是朱迪此刻却只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部纪录片为什么在香江的口碑这么差呢? 在她看来《河西走廊》就算是比不上《舌尖》那样广为人知。 但是放在徐文拍摄的这么多部纪录片中,质量上面也足以排进前三了。 是香江那边不喜欢? 还是有人控评了? 不喜欢就算了,各花入各眼。 但要是说有人控评了,那朱迪就不能接受了。 明明是一部好作品,却只拿到了这么低的分数,这不是喷子吗! 朱迪打开斗瓣。 看着《河西走廊》评论下面那一条条骂人的评论。 二话不说就开始编辑。 “五年老用户,站出来说句实话,刚刚看完《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