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百万雄师!【求打赏,求月票】 (第2/4页)
值得推敲了。 本就不是普通人的刘伯温,只是稍稍一想便也就明白了齐衡这么做的原因。 如今的他年少成名,不过区区18岁的年纪也已经成为了整个安丰路义军的虎威大将军。 手下更是统领着安丰路军政一体。 仅以在安丰路内的影响力控制力而言,即便是如今的义军虎威大元帅朱元璋,也绝对无法跟齐衡相比拟。 更何况如今的安丰路在齐衡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其内百姓俨然已经过上了富足的日子,相比于往日的情景而言,可想而知境内的百姓对于齐衡是多么的爱戴。 这些,只需要回忆一下他们踏上安丰路境内的土地后,所见所听的那些事便也就清楚了。 整个安丰路境内的百姓。只要提起齐衡,无不赞叹有加,对其感激莫名。 身居高位,掌握着安丰路境内所有的军政大权,又得境内百姓的爱戴。 这样的人,对于朱元璋而言,到底是福气还是祸事,谁又知道呢? 自古以来,皇帝屠杀大臣能臣的事情还少吗? 此刻刘伯温瞧着齐衡脸上的神情,便能猜出齐衡对此应该也有所察觉,甚至忌惮。 所以在大家已经得知了他如此多的功绩后,便适可而止的隐藏了一些东西。 尤其是军队方面。 治政,无论你有多大的才能,百姓对你有多爱戴,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治世大才,未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公宰相。 可一旦你在军队方面的建树也如治政方面这般恐怖。 那对于如今的义军虎威大元帅朱元璋而言,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你手中军队的实力一旦达到某种程度,就完全可以脱离朱元璋,自成一派。 甚至在拥有了安丰路如此多的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他手中的军队完全可以反过来直接将朱元璋给消灭。 取而代之。 若他刘伯温坐在朱元璋的位置上,只怕此刻屁股下沙发给他带来的绝不是舒服,而是如火烧一般的guntang,是如坐针毡! 更何况,一旦齐衡展现出一些军事方面的才能。 只怕齐衡的存在,要比元廷更加让他忌讳。 想着这些,刘伯温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 对于齐衡与朱元璋之间的很多事情,也就看得明白了。 当初他还在青田时,在见到李善长的第一眼,瞧着他脸上那深深的伤疤,便有些不解。 当初的李善长可是金陵城中朱元璋身边唯一的谋士,称他为伪宰相也不为过。 可为何,身居如此高位,又得朱元璋如此信任的李善长,竟然被齐衡朝着脸上打了一鞭子。 哪怕齐衡再得朱元璋的信任,面对自己麾下最好的谋士被人以这种方式侮辱。 也绝不可能轻易罢休。 能够出现如今这种状况的原因,基本上是李善长根本不得朱元璋的重用。 如果是这样,那打的也就打了,并不是多大的事情。 可那时李善长在义军当中的官位却又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所以那时的他还非常的疑惑。 可如今看到这些后,便一下子全部明白了。 相比于齐衡而言,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的分量显然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不仅仅只是个人情感,而且还是两者之间的才能对比。 就以如今安丰路境内的盛况而言,别说是他一个李善长,就是十个李善长也绝做不到。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的出,如今安丰路境内的状况,绝不仅仅只是理政可以达到的。 不客气的说,如今安丰路境内的状况,基本上是齐衡将原有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全部砸碎了,然后重新捏出来的。 就比如那水库,比如那江面上航行的蒸汽动力船只。相比于过去的历朝历代,安丰路的发展是具有颠覆性的,是划时代的。 这些都绝不是靠着一两个能臣贤才可以做到的。 这是需要一个社会经过无数的岁月的锤炼后,才能出现的。 如果不是如今这一切都已经实实在在的呈现在了他的面前,否则他刘伯温是绝不可能相信这些是一个人花了三年搞出来的。 既然齐衡比李善成强了这么多,朱元璋为什么还会重用这么一个被齐衡所看不上,甚至厌恶,有仇的人呢? 答案显而易见,李善长的被重用,完全是因为朱元璋想要给齐衡制造一些困难。 让他这两位手下相互制衡,维持平衡,这样一来他朱元璋的权力才可以得到稳固。 可以说,以如今齐衡在义军当中的能量而言,想要对付一个李善长,根本就是轻而易举。 之所以李善长并没有被齐衡收拾,靠的不仅仅只是他自身的才能,更是他身后的朱元璋。 明白这一切后,刘伯温的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一丝笑意,顿时感觉如今义军内部的情况还挺有趣。 同时还夹杂着一丝丝看破一切的得意之情。 尽管此刻表面上看起来其乐融融的众人,但其实除了徐达外,其余的三人对于这些都心知肚明。 尤其是齐衡,身居高位却还能时刻清楚地认知到自身的危险,这份心态,实在是恐怖。 要知道如今的齐衡,才不过区区十八岁。 以他的年纪,若朱元璋真的能够一统天下,主政两朝也不是不可能。 而如今的他已然是朱元璋麾下的第一人,虎威大将军,往后,其前途实在不可思量。 此时的他也更加明白,自己第一次在看到齐衡时,为什么会觉得他的面相气度贵不可言了。 刘伯温在心中思索着这些的同时,也在暗暗的思量着自己的将来。 表面上他刘伯温每天过的似乎闲庭信步,与世无争。 可他自己心里却明白,身为一个读书人还是曾经博取过功名的人,他又怎么可能真的超脱于世俗之外。 之所以读书科举,为的不正是日后能够入仕从政,主政一方,青史留名嘛? 并且如今他既然已经被朱元璋给硬生生的绑来了,想来朱元璋也不可能轻易的放过自己,这些他心中是明白的。 之前他之所以不愿意投靠朱元璋,除了对义军的不认可外,并非没有待价而沽的意思。 名臣择主,凤凰择木而栖,本就是历来常有的事。 可如今,当他亲眼看到了安丰路境内的一切后,他的内心已经深深的明白,当今这个天下,能够跟朱元璋一整长短的人,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了。 要知道,仅安丰路境内的粮食产量便足以满足一百八十万人口的消耗。 这还仅仅只是每年的产量,不包括这三年来的粮食储备。 其他的暂且不说,就光是这些粮食储备就足以让他们招纳多少的士兵为其作战。 如今这个天下,只要你每天能给他一碗饭吃,愿意为你效命战场拼杀的人多的是。 安丰路境内粮食产量所多出来的那一半粮食,完全可以全部用作招募士兵之用。 这,便是七八十万的士兵啊。 加上原本境内的军队士兵,短时间内朱元璋麾下的兵力,便可以达到百万之巨。 当初朱元璋命李善长给他写的那封招募书信内的内容,也并非只是夸张之词了。 而是实实在在的百万军队。 这样的兵力,在整个元朝的东南甚至放眼整个元朝的天下,又有何人可以与他比拟。 即便是元朝本身,如今只怕也难以再汇聚一支兵力达到百万的军队了吧。 尽管如今朱元璋麾下的地域地盘还不是很大,甚至连一行省之地都没有。 但只要拥有这些军队,攻打城池只是时间问题。 看他愿意什么时候攻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