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百万雄师!【求打赏,求月票】 (第3/4页)
并且朱元璋连这些军队的后勤补给都不需要再担心,因为安丰路境内的粮食产量便足以满足他这些军队的全部消耗。 所以此时的刘伯温心中已然萌生了想要投靠的心思,甚至已经打定主意要留下来。 只不过此刻的他,还在考虑自己在进入朱元璋的麾下后,要融入到哪一个势力当中。 作为日后的文臣而言,如今朱元璋麾下也就是两个阵营,第一个便是由朱元璋暗中支持的李善长阵营,而第二个便是眼前这位贵不可言的虎威大将军阵营。 如果仅仅拿李善长和齐衡来对比的话,这根本不需要考虑。 因为不管是从才能、气量、还是权势而言,李善长都无法跟齐衡比拟,甚至不在一个级别。 可偏偏这李善长背后支持他的是朱元璋。 如今义军的大元帅。 名义上,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他朱元璋的。 所以,与其说他是在齐衡与李善长之间抉择,不如说他是在齐衡与朱元璋之间抉择。 如今不过仅仅打下了一个金陵城,齐衡便已然成为了朱元璋之下的人臣之首。 权力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巅峰。 往后齐衡与朱元璋之间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谁也不敢说。但他刘伯温却可以肯定的是,二人之间绝对会出现争端、矛盾。 这是绝对不可能避免的。 哪怕齐衡甘愿像今天这样处处自讳。 矛盾依旧是不可避免的。 二人之间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朱元璋甘愿做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傀儡。 这样一来,二人之间的矛盾自然是不会存在。 否则这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争斗又怎么会持续到的今天。 皇权强,则相权形同虚设。相权强,则皇权如同傀儡。 二者任何一种情况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都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相反,二者维持平衡才是最好的局面。 可如今的问题是,齐衡的锋芒已然不可阻挡。 这个事情是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的。 刘伯温可以笃定,如若义军将来真的取得了天下,那么后期所有的一切,都绝对是围绕着齐衡与朱元璋之间的争斗而展开。 所以他此时的选择不仅仅只是代表了现在,更是未来。 那一场决定无数人生死的争斗。 不由的,刘伯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凝重的神色。 “伯温兄…” “伯温兄?” “伯温兄!” 突然被李善长叫喊了一声的刘伯温,顿时从思考当中惊醒过来。 回过头来时,便发现众人都在瞧着他。 就当刘伯温不知该说什么时,一旁的李善长突然笑道:“伯温兄,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刘伯温面对众人的注视,笑了笑说道:“今日在安丰路所闻所见,实在是太过震撼,伯温,伯温一时没有听到。”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接口便说道:“可不是,咱今天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恩公的大手笔啊。” 齐衡忙摆手摇头。 就当场中话题又要朝着自己插不进嘴的方向发展时,已经沉默了一整天的李善长,急忙开口对着刘伯温说道:“伯温兄啊,刚刚上位说要返回金陵,想听听你的想法呢。” 随着李善长这话说出口,朱元璋也突然想了起来,一拍大腿道:“对对对,说着说着咱都忘了。” “先生,如今既然这安丰路已经看完,咱恩公也接到,不如这就回金陵吧?” 听到询问的刘伯温,自然不会以为接下来的行程会由自己说了算。 朱元璋之所以会这么问,不过是因为想要招揽自己而表现一下尊重而已。 便拱手说道:“在下自然是听大帅的安排。” 见刘伯温没有拒绝,朱元璋心情大好,对着门口的士兵一挥手,道:“走,回金陵!” 顺着安丰路境内的水路,从淮河支流,船只直达金陵城。 一夜的时间过去,当众人一早从船舱内醒来时,船只已经来到了金陵城外的水域附近。 甲板上。 朱元璋负手远眺近在眼前的金陵城。 直到身后响起脚步声,这才转过头来。 看到身后从船舱内走出来的齐衡,脸上顿时挂上了笑意。 “恩公,起来这么早啊。” 齐衡随意的伸了伸身子,说道:“还是没大哥起来的早啊。” 朱元璋朗声一笑。 随后站在甲板上望着四周的大好河山,憧憬的说道:“你看这大好河山,景色多美啊。” 顺着朱元璋的视线看去。 果然。 如今天刚蒙蒙亮,太阳也刚刚出现,在远处的大山之后,一点点的冒出。 那朝阳的光芒,也一点点的从黑暗中出现,照耀着天地。 齐衡深深的吸了口清晨新鲜的空气,轻笑着说道:“是啊,大美山河,锦绣天地。” 朱元璋点点头:“我等跻身于这天地之间,受万物滋养,本该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却不曾想,如今却放下了锄头,拿起了刀剑。” 齐衡不明白朱元璋为何突然说起这些,便顺着他的话音说道:“是啊,若非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咱们本该都拿着锄头开荒扩地,春种秋收,粮食攒下了,便娶一房婆娘,生子延续。” “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再自己成家立业。” 朱元璋如今一听到齐衡说婆娘的事情,便以为齐衡在暗示他什么,不由的笑着指了指齐衡。 而后不等齐衡解释,便又说道:“今日咱站在这高处,瞧着这四周的景象,突然心里有些感慨。” “都说这天地无常,连圣人都说天地无常,智者应顺势而为。可咱偏偏就看这天地如常,太阳东升西落,日月斗转星移,亘古不变。” 齐衡闻言,惊讶于这朱元璋的口中也能说出点东西的同时,也回答道:“其实圣人与大哥你都没说错,天地常与无常,这要看何为天地,又是何人的天地。” 朱元璋撇着脑袋说道:“哦?怎么说?” 齐衡指着这天地说道:“若说百姓之天地,与其说是这天地,不如说是朝廷。” “天地馈赠之万物,本就足以天下百姓生养之用,可为何还到处饥荒难民?” “说白了,朝廷才是百姓之天地,朝廷替天执行,朝廷清廉勤政,百姓自然富足。” “若朝廷昏庸无道,则百姓自然无处求生。” 听着这话,朱元璋觉得不无道理,点了点头。 “可若是大哥的天地,则不同。说白了,咱们义军到处征战,无非是想推倒暴元,代行天地之道。而若想推倒他们,便要比他们更明白天地,更清楚何为天地大道。” “所以,我说大哥之天地与百姓不同,大哥之天,乃民心所向,之地,乃麾下将帅之勇。如此合二为一,便是大道,自可在这天地之间纵横。” 齐衡的这番言论,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仔细想想,这现实正是如此。 朱元璋长长一叹:“所以咱说啊,这天下之难,非天地之祸,实乃人祸!” “暴元不行天地大道,自然就有人要代掌天下。” “若有朝一日咱真的打下了天下,却不知会不会因咱而出现人祸,以致天下大乱。” 朱元璋神情肃穆地望着远方,齐衡虽不知他这话中有几层意思,却只是轻声喃喃说道:“不会。” 这话的声音不高却异常的坚定。 随着船只距离金陵城越来越近,船舱内的刘伯温和李善长也纷纷走了出来。 直到船只在金陵城外的码头停下,众人这才下了船,朝着金陵城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