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综从港城开始_第371章、香火假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1章、香火假神 (第2/2页)

官员,与人间皇朝所派遣的地方官员类似,但人世间的是活着的官员,是与之相对应的阳官。

    各地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可以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多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物,不管是名臣英雄,还是地方官吏,因有功于地方民众,被人们铭记在心。

    上地城隍庙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有数百年的历史,期间曾多次遭遇损毁并重建,在这几年进行了一次大修,变成了一处建筑宏伟的殿宇群落。

    这里主要供奉着两位神仙,一个是霍光,一个是秦裕伯。

    霍光名声赫赫,乃是汉武帝麾下重臣霍去病的弟弟,官至大司马,一度权倾朝野,功高盖主,实打实的一介权臣。

    对于普通人来说,相比大将军霍光,秦裕伯就陌生许多。

    其实,稍稍了解一番就可以知道一句着名的话——生不为我臣,死当卫吾土!

    此人正是秦裕伯,曾两度拒绝明皇朱元璋的征辟,但因生前公正干练,死后也没有逃脱后者的“剥削”,被敕封为上地城隍。

    这样两个人物,不管生前有多么辉煌,一般情况下,死后就成了黄土一杯。

    但是,如今这个世道鬼怪频出,城隍庙饱受人们的香火供奉,显化一两尊神只也不足为奇,就像台地那边的新庄地藏庵一样。

    有神如此,方能保一方平安。

    这也是李宣之前询问道观佛庙之类,并来此地的原因之一。

    整个城隍庙坐北朝向南,范围很大,建有多个主体殿堂,皆是飞檐耸脊,气势庄严,檐下则是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头呈象鼻状。

    不过,此时的建筑群虽然宏达,还比不上后世,一些地方因为归属存在纠纷,仍然处于闭门状态,且建筑较为破败。

    就算如此,一观此时的上地城隍庙,已颇具未来的人气,来此烧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李宣三人并未急着进殿,而是在外走了一圈,将整个城隍庙逛了一圈,发现最热闹的当属城隍大殿,元辰殿,以及慈航殿。

    不知是不是受到最近红衣老太太的影响,这三殿的人一波接着一波,殿中主持道士忙的不可开交,香火极为茂盛。

    “李先生,不进去看看?”

    见李宣一直在外转个不停,王清疑惑道。

    “去城隍大殿。”

    李宣沉吟一番,决定去看看城隍,若是有神祗显化,想来城隍应该最有可能。

    此时,太阳已经当空,许多人烧完早香离开,剩下的多是一些老头老太太,闲来无事,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唠嗑。

    重新绕回城隍大殿,人群比之前少了很多。

    进门处,摆着一张桌子,有一个主持的中年道士正在分发立香,一份为三支。

    当然,不是免费的,只要在城隍神像前功德箱内投入一份香火钱,每个人都可以领到这样一份立香。

    更妙的是,钱财不问多少,全看你自己的心意。

    “嗯?”

    刚进大殿内,李宣眉头一蹙,目光往殿内的神像望去。

    正对大门位置,立有三座神像,一大两小,主位正是霍光大将军坐像,左右立文武判官,大殿两侧分立一干日巡,夜查,以及八皂隶。

    然而,在李宣看来,本该庄严肃穆的诸多神像却有一丝诡异气息。

    此刻,虽然身处观庙之中,他顾不得许多,直接开了地眼,并将神识一展,照遍整座城隍大殿。

    这一看,李宣脸色蓦地一变。

    不仅是看到了各个挤眉弄眼的真像假神,还收到了系统提示。

    “发现c级剧情《假城隍》——消灭香火假神,完成任务得到天清地灵一次。”

    上地城隍庙的香火居然被鬼物窃取,成了一尊受人供奉的假神!

    香火塑身,假以时日,必成大患!

    这一瞬间,李宣脑海突然闪现此前宋干事所说的两句话。

    “方寸之内,方外之人,祸端皆出于此!”

    “各路方外传承皆牵扯其中,并无幸免。”

    难道,全国范围内的道观寺庙皆被鬼物占据,以窃取香火,护佑自身!

    想到这种情况,哪怕是李宣,心中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对比国内数之不尽的方寸之地,上地城隍庙只是其一,太微不足道!

    识破假神的第二眼,李宣看向一旁的中年道士。

    对方就是一个普通人,毫无察觉,可能是整日与大殿内的鬼物相伴,身上已浸染阴气,阳火灯已弱不禁风,飘摇不定。

    正一道已经放弃了此处城隍庙?

    望着浑然不知的中年道士,李宣心中再次升起疑惑。

    正一道,又称正一派,据传始祖是汉末张道陵及其开创的“正一盟威”之道,又称天师道,但凡天师道弟子,皆称张道陵为祖天师。

    史料记载,元成宗时期,张与材被嗣为第三十八代天师,袭掌江南道教,授以“正一教主”身份,以统领江南阁皂山、龙虎山、茅山等三大符箓道派。

    此后,正一道中,除了《道德经》外,《正一经》亦为主要经典。

    这些道派中人,一般以符箓斋醮、降神驱魔为主要宗教活动,如清微派、太一道等等均称正一道。

    除了正一道,国内还有一个分庭抗礼的全真派,以及其他不显于世的道派。

    一观正一道和全身派,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

    前者戒律没那么严,可以结婚,且不忌荤腥,后者则需出家住观修行,遵守十方丛林制度,蓄长发,不能结婚,以飞升登仙,长生久视为目标。

    相较于全真的性命双修,正一道则是以修行符箓为主,所以正一道的道士主要是画符念咒,驱邪降妖。

    常人区别两者,其实很简单。

    正一道的道士没有要求必须蓄发,所以留着现代发型的道士基本上是正一道士。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他们的帽子来区分,在道教里,把道士带的帽子称之为道巾,全真派的道士多戴的是混元巾,而正一道则多戴的是九梁巾。

    眼前这个中年道士戴的就是九梁巾,所以此处城隍庙必定是正一道的道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