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四姐上广西_第四十七章 运筹帷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运筹帷幄 (第1/2页)

    第四十七章运筹帷幄

    广西知府刘大人为了探询湖南知府杨大人对赛歌准备的情况,无意间却得悉平阳嘉禾的歌手罗四姐非同一般,这对于两省的赛歌刘三姐能否独占鳌头都打上了一个问号。

    经过了解,罗四姐是个唱民歌和伴嫁歌出名的富家女子,因为逃婚却离家出走,成为四处流浪唱歌女子。

    而刘三姐从小就是唱山歌走红的壮族贫民女子。民歌和山歌的区别,它们各自的曲调和格调以及语体都不相同,而且从思想到内容也不相同。

    民歌大多是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和生活服务之中,它是人们劳动情绪的一种直接体现。其歌词是在劳动中即兴创造和随口编制出来的,它们的内容不仅限于生活社会和劳动的直接联系,还包括各种叙事的,诙谐的,以及爱情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民歌也是即景生情的联想和引伸通过歌手和大众而共同创作出来的。罗四姐有超常的记忆力和发挥力,她接触社会底层有广泛的生活题材,她的歌能够引起劳动者的兴趣,能为他们解除疲劳。她从一个民间职业艺人发展成为了民歌之王。她所唱出的民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有统治阶级的各种重大政治斗争与社会事件,以及民间的风俗风情风景,刘大人对罗四姐的歌作了详细的调查了解。

    而刘三姐的山歌,人们所听到的内容大多是爱情和苦难。山歌的曲调高亢、嘹亮,节奏大多自由、悠长,歌词虽然是即兴创作,但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感情充沛,表达强烈。

    刘三姐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山歌之王,她的山歌反映了壮族人的日常生活、生产、交往,以及壮族民间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这也是她和罗四姐所唱民歌的相同之处。

    刘三姐通过自己的山歌表达了壮族社会下的历史政治、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行为模式、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规范等社会意义。这也是她的山歌流传甚广的原因,杨大人为两省举办的赛歌盛会,民歌与山歌的对决谁胜谁败心里也没有底。

    罗四姐的民歌虽然湖南有名,而且还唱红了广东半边天地。这次赛歌鹿死谁手,刘大人也觉得杨仁威的话内藏有很大的玄机。

    因此,他一回到广西府衙,便指令手下差官将刘三姐请来了知府衙门,另外又张贴红榜招集男女歌手,紧锣密鼓地强化训练。

    而刘三姐却并没有把官府刘大人的托付放在心上,虽然刘大人以自己的姓氏向刘三姐寻根溯源,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来套近乎,刘三姐却并不以为然。官府对赛歌之事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要求刘三姐只能赢不能输。

    刘三姐被众歌手围在中间,一个招来陪唱的男歌手询问:“三姐,我们这次去跟汉人赛歌,你有把握吗?”

    “三姐,他们汉人经常欺负我们,这次赛歌你要拿出一点颜色给他们看看,我们壮人也不是好惹的。”

    刘三姐听了各位陪唱歌手的言论,回答说:“各位兄弟姐妹,我唱山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平,并不是要征服哪个人。刘大人把我请来参加这次赛歌,并要求我只能赢不能输,这个我是不敢保证的。对歌靠的是自己的悟性和应变能力,对歌和比武都是一样的,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听说他们汉人有个叫罗四姐的,歌唱得很好,三姐,你跟她对过歌吗?”

    “三姐,那个罗四姐是不是你阿爸丢失的四姐呢?”

    “这怎么可能呢?大家不要瞎猜了,我们能够代表全壮族的父老乡亲参加这次赛歌盛会,只要我们尽力发挥,不论输赢,都是我们的荣耀!”刘三姐向众歌鼓励说。

    众歌手你一言我一语,一个陪唱女歌手说:“三姐,罗四姐肯定是你丢失的四妹,不然,她的歌哪能唱得那么好?”

    刘三姐笑道:“你这是胡说什么呢?你以为我能唱几句山歌,就把其它会唱歌的姐妹说成是我的meimei,要是他们汉人知道了岂不被他们笑话?”

    刘大人在门外听了刘三姐的话,进门对众歌手说:“三姐说得对,你们不要去当心罗四姐的歌,只要自己练好了就不怕赢不了他们。”

    “刘大人,我听到有人传唱着罗四姐有一首吓人的歌呢。”一个歌手说。

    刘大人吃惊地问:“她有什么吓人的歌?你能唱来听听吗?”

    这个女歌手说:“她是这样唱的:

    上山扯笋下山玩,我唱民歌盖湖南,

    湖南有个禾仓堡,走遍湖南我为王。”

    “这有什么可怕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