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节 天下大乱 (第1/2页)
范鞅根本没有去注意诸侯国的心思,因为他认为,在自己的执政下,晋国的霸业不是到了尽头,而是在一个新高度上新的起点! 让他作出这个判断的是一个重大国际新闻传来,公元前506年冬,吴国联合蔡国、唐国大举进攻楚国。双方战于柏举,结果楚军大败,吴军趁势攻入楚国都城郢都! 一切的起因正是召陵会盟!正是范鞅亲自为晋国主导的召陵会盟。这次盟会本是讨伐楚国,但后来变成了讨伐沈国,最后是灭了沈国。 楚国原本对十八国联军前来讨伐高度紧张,结果联军居然不战而退了。 这下轮到楚国人发威了,楚国立即出兵讨伐蔡国:居然将咱盟国沈国给灭了,你蔡国佬找死啊。 但没想到的是,蔡国没死,楚国倒差点死了。 原来,楚国大兵压境下,蔡国慌了。原本指望晋国,但晋国靠不住,蔡国无奈便紧急向吴国求援。 吴国早就有意进攻楚国,此时有了机会,立即起兵讨伐楚国,双方决战于柏举。 结果令列国诸侯大跌眼镜的是,一向强大得令人可怕的楚军,在兵力数倍于吴军、本土作战等优势下,居然被吴军打得大败! 吴军取得柏举之役大胜后,乘胜攻入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仓皇而逃! 啊?楚国要灭亡了?范鞅喜不自禁,那还不快点落井下石? 范鞅想到了被楚国庇护着的王子朝。原来,晋国自公开表态支持周敬王,并联合诸侯帮助周敬王击败了王子朝。 王子朝被赶出王城后,逃到了楚国,率残余力量盘踞于楚国边境,准备随时复辟。 现在楚国正被吴国教训得北斗转南了,那还不快点去灭了王子朝? 范鞅的时机把握得太精准了,结果也非常顺利。史料记载,公元前505年春,王子朝兵败被杀。 混乱了十多年的周王室问题终于全面得到解决,这是咱范鞅的功劳,范鞅洋洋得意。 但还不够,趁你楚国不行了,咱赶快处理完手头的一些事吧。 范鞅的心思重点放在了对付国内的政敌上,此时的政敌主要是赵氏家族宗主赵鞅。 但赵鞅很低调,他几乎一点也没有干涉范氏、中行氏的任何以权谋私的决定,朝中大事就让你范鞅说了算。 抓不到赵氏家族的把柄,范鞅想搞事也搞不了。既然如此,那便先对付鲜虞吧。 这个鲜虞,就是中行寅在召陵会盟时提到过的中山戎狄,原来主要位于今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镇一带。 鲜虞这些年来受到晋国不断打击,退向西北,最后把都城迁至了中人城,即今河北保定市唐县都亭乡。 中人城里有一座山,所以也叫中山,后来发展成为中山国。 范鞅对中山是很重视的,因为鲜虞的战斗力不俗,而且但凡鲜虞入侵,首当其冲的便是中行氏、范氏家族的地盘。 一直以来,率领晋军打击鲜虞的主帅是中行氏,中行寅的父亲中行吴便是在多次战胜鲜虞的战役中,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员春秋名将。 召陵会盟时,中行寅提出要注意防范鲜虞是有原因的。 公元前508年,晋国与鲜虞再次发生冲突,双方战于平中。晋国勇将观虎贪功冒进,结果中计被鲜虞俘虏,晋军受挫。 鲜虞击败了晋军,声势大振。由于晋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