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6章 朝堂风波(9) (第2/3页)
太子殿下会不会就这么咳死过去的时候,太子殿下奇迹般的不可乐稳住了身躯。 就见熊孩子一字一顿地说道。 “诸位爱卿的诉求,本太子已经听明白了,你们就是不想让方侍讲进宫讲学,是这个意思吗?” 有几个大臣纷纷喊“是”。 熊孩子听到这句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还似乎颇为无奈地说道:“方侍讲仅仅是一个翰林院的侍讲,难不成你们这些私物品的官员还以为一个小小的侍讲能够翻出什么浪花来吗?” 于是下方跪着的就有一个官员说道。 “方全荣做贼子心思不良,他和方清国是结拜的兄弟,这二人本就狼狈为jianian。据微臣调查,这方全荣年幼时在乡中也是臭名昭着……” 于是这官员就将方清国如何的无赖,如何的臭名昭着,如何的欺男霸女,如何的无恶不作,全部都讲了出来。 这完美地再次引用了孟海纳嫁祸泼脏水的一招。 不管方清国是不是干过这件事,先把他的名声搞臭了再说。 堂堂一个翰林院的侍讲一旦名声被人搞臭了,那他自然无法再进攻,为太子讲学,那有反对的口就不只是他们了,到时候那可就是整个皇宫乃至全国的反对。 赵宣听了那位官员的话,一副极有生气的模样,但是太子刚刚想要说话,似乎又牵动了身上的病情,引得熊孩子又是捂着胸口,一阵激烈的咳嗽。 就在众人感觉太子殿下可能要把肺咳出来的时候,这熊孩子又奇迹般地好了。 赵宣挺直了腰板,他面露执拗之词说道:“如果本殿下非要将人请到皇宫,给本殿下讲学呢?” 下方的官员听到这话,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立刻就有人说道:“如果太子殿下非要一意孤行,那下官愿意辞官归乡,以示决心。” 赵宣听到这个官员的这句话,就像是受到惊吓一般,身子连连,向后倒退。 还好他身后的孟海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太子殿下,这才没有让太子殿下一头撞下去。 “你你你……” 赵宣忽然用手指着刚刚说话的那个官员,语气都在发抖,就像是被气坏了一般。 刚刚说话的那个官员见到太子殿下这副模样,一时之间也是有些心惊。 他刚刚那么说,只是有人暗中授意他们说的,如果太子真的免去他的官职,那这可就亏大了。 在大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关原句中抗议某件事,希望皇帝能够按照他们的心思处理这件事。 如果换成一些软弱的皇帝,那就直接同意了这些官员的请求。 如果换成一些强硬的皇帝,直接把这些官员拖出去先暴打50大板再说,打完回来如果还抗议,那就继续打,直到打到不抗议或者不能抗议为止。 在场的这些官员,不少人都知道熊孩子的脾气,所以他们觉得太子殿下极有可能选择后者把他们拖出去暴打一顿。 如果太子殿下真的选择了后者,那这些官员也已经想好了退路,甚至如果真的被打了板子,对于他们来说,那可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为被打了板子的,他们就更加有理由带领着文武官员,甚至引用民间的百姓共同反抗太子的决定。 至于选择将那些抗议的人的官职全部撤去的皇帝…… 倒也不是没有。 只不过朝堂当中的官员抗议那数量可是极为庞大的,如果皇帝真的要罢去这些人的官职,在短时间之内不仅找不到这么多的填补官员,还会闹得整个朝堂上人心惶惶。 所以在那个官员说出那番话之后,他的心中虽然担忧,但是更多的还是后期太子将会如何选择。 尤其是在那个关于说完话之中,听到了自己周围响起的各种弹劾的声音,他也微微放松了下来。 就近一手抓着老太监,一手冲着诸多大臣断指的熊孩子,似乎真的被气坏了,就在熊孩子似乎已经到了暴怒边缘的时候,他忽然一瞬间又泄气了下来。 赵宣说道:“好好好,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此作罢。但是本太子已经迸发了旨意,这职业总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收回……” 在场的官员听到太子殿下这句话,一时之间还没有反应过来,太子这就妥协了? 妥协得居然这么快? 紧接着,在场众人的脸上,同时浮现出了欣喜之色,有一个礼部的官员当场说道:“太子殿下放心,这件事交予下官处理。” 赵宣听到礼部官员的这句话,又是一阵的咳嗽,许久之后,太子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颓废之色,他的声音似乎带着央求说道。 “诸位爱卿可还有旁的事情要说?” 下方这些官员对视一眼,朱平站了出来。 “还有一事,下官携朝堂文武百官,请求太子殿下撤回方清国之前所参与修改的大秦律法。这些律法条文不仅有害百姓的利益,而且还是方清国以权谋私的最有力的罪证,所以下官恳请太子殿下恢复我大秦原本的律法!” 这才是这些文武官员前来皇宫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方全荣的这件是仅仅只是一个引子。 恢复原先的律法才是他们这次来的根本目的。 赵宣听到朱平的话,脸上浮现出了错愕与愣神的神色。 他皱着眉头,似乎陷入了思考,随后摇了摇头。 “诸位爱卿不是本太子,不答应你们,而是这件事实在是涉及深远,这件事本太子一个人也无法拿定主意,要不然等到明日朝堂上商议过后再做决定?” 有了刚刚方全荣的那桩事,现在下方的这些官员一个个可是自信心高涨,他们以为在使用刚刚那种辞官不做的威胁手段,必定能够引得太子就范。 如果再拖到明天早晨,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刑部右侍郎朱平站了出来,说道:“太子殿下,这件事不需明日早朝商议,便能够决断。下官是带着文武百官的心思而来,所以下官说的话必定能够代表文武百官之言。更何况方清国之前做改动的那些法律条文本身就侵害了寻常百姓的利益,如果不加以制止,恐怕会引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