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电影正式立项 (第1/3页)
也别拉片了,我一帧帧讲解一遍吧。王旭知道专业人士对这种东西的兴趣所在,自然不会拒绝。 这二位后来对于特效的摸索花了很长时间,自己稍微讲解一下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没准就因此达成未来的合作也说不定,现在的特效工作室可以开始接活了,没有什么方法是比直接和导演合作更方便的。 语罢,王旭就来到放映机旁边,一边cao作,一边开口解释了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拉片,慢慢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展示,这是学电影的入门,无论是想当导演,还是想当摄影,甚至想当评论家,都需要从这里开始。 把剪辑开的部分重新拼接,有的时候甚至会用电脑,为所有人演示原始的毛片是个什么样子。 哪里是绿幕,原始的动画是什么样子的,未渲染的是什么样子,渲染了些什么,哪里是用的传统特效,哪里是纯粹的电脑动画。 王旭解释得非常地详细,这也是他技术扩散的初衷,让导演知道现在特效技术能做什么,拍的时候该怎么弄,该注意些什么,怎么弄容易穿帮。 这是真拿他们不当外人,仅仅这份知识的传播,两位大导演,嗯,不对,还有蒋文,应该说是三位大导演,都得感谢王旭。 别说内地导演,就是香江导演,现在也没有人有绿幕拍摄的经验。 即便是丑国,绿幕拍摄也只是几位大导演正在研究的课题,哪里可能像王旭这样直接开课讲解了。 王旭的课很长,除了已经拍出样片的那一小段之外,王旭还讲了很多正在制作,或者未来将制作的部分。 甚至直接打开三维软件,现场演示如何建立模型,如何利用现有的模型安排摄像机,如何运动,如何拉镜头。 色调角度光圈之类的在动画里是如何调整的,如何才能做到与外界一致。 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是一般的课程中都不会讲解的细节,只有真的拍过电影的人,才知道的重要的关窍。 王旭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架势,让几位专业人士都颇感受益良多,甚至连蒋武都听得如醉如痴,毕竟嘛,不想当导演的演员不是一个好制片。 但这样的专业课程,可就让其余的人士都有些听得云里雾里的。 王霏干脆弄个随身听,跑边上去听音乐去了,今天刘小青没来,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除了几位导演,剩下的其实大多是负责商业和管理的人员,他们不喜欢听这个也是正常,于是王旭发话,让他们都先行离开,爱干嘛干嘛去。 等这边讲完,再重新召集回来,讨论建立剧组的事情。 电脑特效加实体特效,这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课题,王旭怎么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讲完,他也只能挑常用的大致介绍一番。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你没看徐科就已经动心,想着还没做完后期的青蛇,能不能让这里再完善一下。 徐科提了一嘴,王旭拒绝了,那边已经有了特效团队,都在做后期了,要改太麻烦。 即便资方愿意投资,也已经晚了,只能说等下次吧。 徐科当然也就是提一下,他虽然思想天马行空,但也没那么不靠谱。 张艺谋虽然也动心,但他现在拍的片子是现实题材,经费也不高,用不到这么先进的特效。 不过他也是拍过《代号美洲豹》这样的动作片的,所以对这样的特效技术自然非常向往,心里早就埋下了合作的种子。 张艺谋甚至提出,等剧组正式成立,他希望可以去剧组观摩学习,看看绿幕下的表演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三玶虽然现在当了领导,但他也是导演出身,后来也还出手导演过一些作品,算是业内人士。 他现在是制片人,同时也是帝都电影制片厂的厂长,他就开始琢磨着能不能把自己那边的导演也送过来学习一下。 他还在电影学院上学镀金,应该让他们也派学生老师来看看,这样的机会,在国内可是太难得了。 这样的近水楼台,不好好利用一下,真的有些对不起自己。 王旭还不知道韩三玶的打算,即便知道了也只会乐见其成,多些人学习观摩,对他造不成什么麻烦,甚至还可能多些打下手的人手,还不给钱的那种,何乐而不为。 虽然王旭有钱,但骑自行车泡酒吧,该省省该花花的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讲解一直到傍晚时分,直到王旭口干舌燥,王霏在旁边的沙发上已经睡了两觉才勉强在王旭的坚持下结束。 几个导演实在是问题太多了,不仅仅集中在现在能做的东西上,甚至都已经延伸到未来还能做什么上去了。 王旭是真的累,搞艺术的就是这样,有时候深沉得像个哲人,有时候又天真得像个孩子,一点眼力见都没有了。 晚上是在街对面新开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