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的华娱_第三十一章:电影正式立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电影正式立项 (第2/3页)

饭店里吃的,一个川湘菜馆,装修得挺好,还有包间的那种,算是这附近最高档的饭馆了。

    老板是益州那边的,退伍回家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北上帝都开辟新战场。

    话说,这附近退伍的是不是太多了,难怪自家一直挂着拥兵拥属的牌子啊,连街对面的买卖都快被退伍的承包了。

    王旭甚至怀疑,要是现在就打起仗来,就这个街道是不是马上就能拉起一支预备役连队出来,连官兵带政工都齐活的那种,配上武器,分分钟解放个啥。

    别的不说,就是自己的工作室,接收的各种退伍兵都已经快三位数了。

    要不也不会拥军优属的牌子长挂不摘了,甚至都不需要和街道办对接,这里接收的退伍军人都不再限于帝都户口。

    直接和帝都的人武部门对接,他们其实每年也有一些帝都户口的指标,专门针对一些高级专业的军士长的。

    像王旭他们搞的特效工作室,里面玩炸药,玩枪支的都是这么来的。

    这个年代,八一厂有专业烟火团队,拍大决战三大战役时候,各种爆炸非常的真实自然。

    但他们的团队却并不完全专业,真正搞烟火特效的就两三个人,剩下的都是部队里的。

    所以他们真正的专业其实是爆破,而不是特效,和王旭这里的初始配置差不多。

    王旭也在下手,看能不能挖个老师傅过来带队,只是这个有点难度。姜主任都出手帮忙沟通了,体制内的人,真的没几个愿意轻易离开的。

    即便是王旭也不能强人所难不是。

    不仅仅是八一厂,其实各大电影厂都有些家底,比如帝都厂的那个做声音特效的老师傅就让王旭垂涎三尺。

    王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成建制地把各种特效整合在了一起,成为专门独立的工作室,可以完整地承包一个电影的方方面面的特效。

    这样的团队配置会显得特别专业,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磨合是在平时就做好的了,其他电影可以直接上手。

    当然,磨合的过程靠的就是王旭自己的电影了,王旭就打算用自己投资的一两部片子把这支队伍拉起来。

    为什么王旭找那么多退伍的,就是备用的专业龙套,平时他们都干各自的后勤,保安之类的工作。一旦电影需要,那就是可以演士兵,演群众,演工人,说白了就是演他们自己。

    这些人在入职的时候,就会有两份合同,一份是标准的用工合同,另一份则是演绎合同,他们也都接受过少量的表演培训的。

    这种工作其实就是福利了,毕竟后勤之类的工作本身并没有那么忙,去演个龙套给双方都增加一些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王晶花培养了一些专业的龙套经纪人,专门跑剧组,给这些人找外快。

    那些经纪人也会在片场签一些看中的其他类型的演员,这个队伍一直在扩大,有东四王二的名头镇着,一般的群头还真没什么人敢和他们抢地盘。

    不过,帝都的群演市场本来就很小,生活成本之类的也太高,并不适合这个生态的发展,王旭这里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今天的午饭,就是项目正式立项组建的会议了,就好像开大会一样,小会才是决定大事的,华夏的商界,饭桌上决定的商务合作比谈判桌前更多。

    今日的午饭一共是十个人,嘉禾方面是由挂靠在嘉禾旗下的徐科工作室出面进行合作。因此上,除了徐科,石楠升自然也会在场。

    徐科纯粹是为了一千五百万美金的大投资和科幻片的噱头吸引来的,刚才一顿讲解之后,他非常确定眼前这个年轻人有能力拍这么一部开创性的电影。

    所以,他自然对于合作再无任何顾虑,反而有些急切起来。

    而帝都电影厂则是韩三玶带队,而王旭这边则是王晶花带队,徐科担任制片人,韩三玶和王晶花也都挂名制片人。

    一个电影三个制片人,嗯,投资这么大,也还好了,算不上多。

    一顿饭时间不长,但却足够谈好很多事情了,这就是华夏国情,或许也是世界国情,其他国家王旭不是很知道,但至少丑国也是这样。

    真的大事,大多是在少数几个人的闲谈中确定的。

    简单来说就是,马上正式开始组建拍摄队伍,明年开春开拍。

    香江负责一半的演员,包括王霏和张国榕,内地则负责另一半,包括王旭,和蒋文。

    而且香江那边要负责搞定几个外国人的面孔,大反派需要一个好莱坞的明星,至少是二线,嗯,这是嘉禾的要求,甚至愿意为此额外出一些钱。

    其实王旭推荐了历史上这个角色的扮演者雨果·维文,可他现在还在袋鼠国呢,好莱坞排不上号,被嘉禾给否了。

    他们看上了去年大火的片子《再造战士》里的尚格·云顿,但这会儿他已经有了过亿票房的电影傍身,虽然片子评价很一般,演得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