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至衡阳,说客 (第2/2页)
策的两重性.采取留子(或亲属)于京师的办法,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控制. 汉官中权重位宠的,莫过于吴三桂及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人.当他们长驱南下后,吴三桂把长子吴应熊,尚可喜把三子尚之隆,耿继茂先后把二子昭忠,三子聚忠送京师,入侍顺治.清廷明里给这些入侍的子弟以优厚的地位,都招为额驸,极示笼络之意;实则暗里将他们当作人质.吴三桂等人的儿子掌握在朝廷手中,不敢心存叛逆之念,只能小心谨慎地尽忠于大清了. 清廷与三藩各怀心事,是不言自明的.既然他们的儿子留在京师,他们正好利用这个条件,时刻探听朝廷的动向.吴三桂有此考虑,特把他的一个亲属胡心水安排在应熊身边,嘱咐他说:"吾子年少,不懂事,烦你代为照料一切事."胡心水心领神会,悉心掌管应熊额驸府中日常庶务.他"挥金如土,上下左右无不相得".凡有关吴三桂的事,都靠买通的朝臣替他说话. 吴应熊也不全是废物,倾意留心朝廷举动,"多聚jianian人,散金钱,交通四方",凡大小事,他都"飞骑报闻".吴三桂虽身在数千里之外,朝中一举一动,无不了如指掌. 只是此次他信任方光琛,营救吴应熊全家的时候胡心水等人也出了大力,但最后却被明朝的情报局得了便宜.胡心水等人辗转由陆路返回贵州,向他禀报清廷诸事,也免不了对方光琛背叛的切齿痛骂. "朝廷的财政和兵员已如此艰难!"吴三桂发xiele几句,有些无力地倚靠在椅中,"旗奴家丁也都南调征战,若是失败,还有何兵可用禁旅八旗怕是难离京师吧" "明军水师强大,朝廷已有顾虑,有意加强天津防卫."胡心水说道:"只是钱粮不丰,筑炮台,建镇守,或者组一水师,花费巨大.若南方战事不止,朝廷是筹措不出如此资金的." "南方战事岂是朝夕可定"吴三桂嗤之以鼻,"明军已奄有数省,又有西夷供给枪炮,能守住现在之地都勉强,何谈结束" "朝廷官员亦有谈和之意."胡心水瞅了吴三桂一眼,道:"划西南七省以息战事.先休养积蓄,再图大举." "西南七省,嘿嘿,明廷不会答应的."吴三桂咬了咬牙,这岂不是要把贵州送给明廷,哪管他的生活."依岷藩的性格,吃到嘴里的还能吐出来闽省,一半赣省,荆襄,还有这一小半的湘省,崇明岛呢.扼住了长江咽喉,他能轻言放弃以一远系宗室有如今的号召力,全是战胜之功,他在身披黄袍之前,是不会轻言罢战的."
"小的在过宝庆(现邵阳)时,见清军人数不少,还在加固城防,似在防范王爷."胡心水不无忧虑地说道:"听说明军攻向衡阳,不知能否攻下" 吴三桂叹了口气.更加忧愁.依着明军的攻坚能力,他觉得衡阳定守不住,正向长沙赶来增援的清军多半是救不及明军若下衡阳,邵阳的清军本来是监视防范贵州的,就变成了腹背受敌,估计会弃城北走,向长沙靠拢. 明军一旦攻取邵阳,便与曲靖,桂林的友军对贵州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吴部的形势更加恶化.不用打,胜败便基本可以确定了. 正如同历史上撤藩令一下.吴三桂权衡利弊,想不出万全之策一般,此时的吴三桂依旧是左右为难,犹豫迟疑.他的亲戚将领都有反正归明之意,他的夫人也吵吵闹闹,要他想办法救回儿子.最少不能惹恼明廷,让他吴家断子绝孙吧 "步步失机,可谓是既生瑜,何生亮啊!"吴三桂发出哀叹. 要说才武,吴三桂自视很高.清朝中诸宿将已多半去世.健在的人为数很少,没有一个能和他相匹敌的.而且康熙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更不足担当大事.只是对上朱永兴,从滇省开始他便有束手束脚的感觉.谶语成真,更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视滇省为死地,对朱永兴更是忌惮非常,不敢言战. 明军也似乎没有把吴三桂当成生死大敌的意思,走私做生意,互派联络官员,以防擦枪走火,造成冲突.可就在表面的平淡祥和之中,明军是越打越强,气势越来越盛,终于在实力上完全压倒了吴军. 现在儿子,孙子在人家手中捏着,军力又不是对手,似乎不用明廷言说,却只留给了吴三桂一条路,那就是反正归降.可吴三桂不甘心,就在这愁苦中挨了一天又一天,他也意味到越拖越是困难,可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王爷——"一个下人跑进来通报,"方先生回来了,就在府外等王爷召见." "方先生"吴三桂一下子没转过弯来,接着便是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他还敢回来,他还有脸面来见孤来人,去砍了他的人头,将首级呈上." 侍卫领命而出,不大一会儿,又被夏国相,郭仕图等人拉了回来. "父王息怒."夏国相上前劝说道:"方光琛固然可恨,然世子,世孙仍在明廷手中,若杀了他,恐有牵累." "是啊!"郭仕图也陪着小心附和道:"且叫他进来,听他如何分辩,再作定夺不迟." 吴三桂阴沉着脸,没好气地说道:"除了当说客,这个混蛋还能干什么" "便是说客,听听也无妨."夏国相陪着笑说道:"若是父王烦心不愿见他,就让小婿询问一番,然后再禀报父王如何" 吴三桂沉吟着未作回答,刚才一股激怒上涌,现在稍微冷静下来,他也觉得这方光琛是杀不得的. "谁敢杀方先生,谁这么大胆,这不是要害死我儿,害死我孙儿吗"一阵哭闹声响了起来,原是胡国柱扶着张夫人赶来了. 吴三桂气得直翻眼睛,狠狠瞪了胡国柱一下.胡国柱低头不语,微抿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 "没人要杀方先生,是侍卫听差了,误传,误传."夏国相赶紧搬来椅子,让张夫人坐下. "方先生呢,快请,快请进来."张夫人也不理吴三桂,急着吩咐,"他远道而来,定有我儿的消息,说不定还带着书信呢,快,快请." 吴三桂铁青着脸,嘿然不语.他也未尝不想知道儿子的情况,只是有些拉不下脸来. 不大工夫,方光琛带着一个随从走了进来.抢前一步,深施一礼,"方光琛见过王爷,见过夫人.王爷,夫人安好" "还没被气死."吴三桂冷冷地说道:"你好大的胆子——" "方先生,快请坐."张夫人不客气地打断了吴三桂,强笑道:"可带了我儿应熊的消息他在广州可好" "回夫人,世子一家在广州很好."方光琛再施一礼,取出书信呈上,"这是世子的书信,请夫人览阅." 张夫人赶紧接过,打开阅看,看着看着又流下泪来. "有人看管,书信中能有几句真话."吴三桂心里也想看,却还装出气恼的样子,冷冷地说道:"且说说岷藩有何条件,才肯放吾儿一家." 方光琛不慌不忙地说道:"岷殿下有言,吴应熊已是明官,夫人已封诰命,且无大恶,没有父债子偿的道理.不管日后如何,岷殿下可保世子一家平安富贵,这点请王爷放心."(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