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行业标准 (第2/6页)
李兴文投资苹果康,自然是看中了它光明的前程。 从现在开始,苹果康将会彻底进入快车道。 要知道之前苹果康的营业额,一年也就是三,四个亿。 经过发展,后世巅峰的苹果康,营业额达到了恐怖的一万亿。 更为恐怖的是,苹果康保持着百分之六十的复合增长率。 这个增长率,绝对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要知道华夏经济从一九七八年的三千多亿,增长到一七年的八十多万亿,增长了足足两百倍。 这样算下来,华夏的复合增长率不过才百分之十六。 现在苹果康的复合增长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六十,足以证明苹果康有多厉害了。 李兴文要是能够拥有苹果康的股份,赚钱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前世就算是诺基亚倒了,摩托罗拉倒了,苹果康都是一直屹立不倒。 原因很简单,这些企业的产品出了问题,整个企业很快就扛不住。 他们的产品太过于单一了,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苹果康就不一样了,它涉及的领域可就太多了。 最开始它做的是电脑连接器,后面又进军电子产业, 后面再加上通讯零件,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仪等等。 苹果康不断的在扩充它的业务,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李兴文收购鸿海的股份,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郭明台想了一下,最后还是拒绝了李兴文的要求。 “李总,这件事情我恐怕不能答应你,现在鸿海马上就要上市了,我不打算出售股票。” 李兴文微微一笑,“郭总,鸿海想要赚钱的话,扩大规模是最好的办法,想要扩大规模,你可是很缺钱的。” “李总请放心,鸿海上市后肯定不会再缺钱。”郭明台十分的自信。 李兴文听到这话,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郭明台脸色有点难看,“李总,你这是什么意思?” “郭总,如果是其他人跟我说这话,我可能还会相信,不过苹果康的话,这话可信度太低了。”李兴文淡淡道。 郭明台不理解,“李总为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李兴文说,“苹果康说到底是一个重资产轻利润的企业,想要赚大钱,必须不断的扩大规模,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苹果康是一个不缺钱的公司吗?” 听到这话,郭明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关于李兴文的这一番话,郭明台真的很不想承认。 可惜的是,李兴文说的就是实话。 李兴文继续道:“到时候郭董想要钱,最好的办法还不是融资?一旦融资的话,你的股份必定会得到稀释。” 最后这一段话,直接让郭明台变了脸色。 李兴文说的很有道理,他手上的股份最终是要被稀释的。 现在这么一想,把股份给李兴文,倒不是不可以。 现如今两个人合同只要一签,飞龙就会成为鸿海最大的客户。 如此一来的话,总比把股份给别人更让郭明台放心。 郭明台刚冒出这个想法,就立马把它掐灭了。 现在把股份卖给李兴文,价格自然不会太高。 如果等到鸿海发展壮大后,再来进行融资,这两者之间的价格差绝对是天壤之别的。 看着一脸纠结的郭明台,李兴文却是自信满满。 别看现在的郭明台,对股份如此的看重,其实只是假象。 前世的郭明台,一开始拥有鸿海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为了让苹果康更快的发展,郭明台一直在稀释股份,换取大量的融资。 多次cao作下来,郭明台最后的股份,被稀释到了不足百分之三十。 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郭明台对于股份这一块,其实并没有太重视。 郭明台之所以这样做,完全就是因为苹果康的发展模式。 苹果康这种需要快速扩张的企业,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 郭明台唯一能够拿出手的,就只有苹果康的股份了。 说到底,还是苹果康的利润太薄了。 按照李兴文的估算,现如今苹果康的利润,能有百分之五已经相当不错了。 随着代工企业的发展,这个利润还会继续往下降。 正是因为这种模式,郭明台就必须大量的融资。 融资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快速增加苹果康的体量,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 郭明台现在之所以不答应,说到底还是价格问题。 只要价格谈好了,相信郭明台肯定会同意这个合作。 现在的李兴文,手上钱还是有不少的。 光是VCD和DVD,就为李兴文带来了足够的财富。 这一些钱里面,李兴文大部分用在了南海的房地产。 现如今他手上,大概还有几个亿。 用这么一笔钱用来投资苹果康,绰绰有余了。 郭明台思考了片刻,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李总,这件事情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李兴文根本就没在意,直接问道:“郭董,如果苹果康上市后,具体的融资额度是多少?” 郭明台看了李兴文一眼,随后让秘书把准备好的招标书拿出来。 “李总,这是我们公司的秘密,还请不要泄露出去。”郭明台认真道。 李兴文微微一笑,直接把文件接了过来。 从郭明台的这个态度中,李兴文知道他已经心动了。 现在唯一让郭明台担心的,恐怕就是这个价格了。 李兴文看了一眼,鸿海准备让出总股本一千万股中的一百五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