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行业标准 (第3/6页)
万股。 按照证券公司的定价建议,每一股应该在五十到六十台币之间。 看到这个价格,李兴文心理顿时就有了决定。 “郭总,这些股票我以六十五的价格全部收了,鸿海暂时就不要上市了,你看如何?”李兴文直接道。 听到这个价格,郭台铭直接呆立在原地。 更让郭明台惊讶的是,李兴文竟然让他暂停上市。 “李总,这……” 郭明台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兴文直接打断了。 “关于这些股份的投票权,我可以全权委托给郭董,到时候你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怎么样?”李兴文的话中充满了诱惑。 不得不说,郭明台真的心动了。 李兴文提出的这个条件,对他来说他有诱惑力了。 过了许久,郭明台经过一番挣扎,露出了一丝苦笑。 “李总,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至于李兴文刚才说的原因,郭明台自然是不相信的。 从郭明台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已经心动了。 这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以后为了融资,总归是要给出去的。 现在给李兴文的话,对郭明台的好处更多。 证券公司这边,自然是按照鸿海集团最低股价发行。 如果这样算的话,李兴文给的价格,比证券公司那边高太多了。 当然这点钱,还不足以让郭明台动心。 真正让郭明台动心的,自然就是李兴文把这些股票的投票权交给了郭明台。 如此一来的话,郭明台对于整个鸿海集团的掌控力,不会有一丝的改变。 甚至于,郭明台对于集团的掌控力,会比以前更加高一些。 原因很简单,既然是融资的话,这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是郭明台一个人出的。 郭明台现在唯一担心的,那就是突然终止上市,会不会对鸿海集团造成什么影响。 仔细的思考了一番,郭明台认为这种事情造成的影响,对于鸿海集团来说微乎其微。 现如今的鸿海集团,可不是后世的巨无霸。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整个鸿海在台省这一块,算不上什么大企业。 不然的话,它的股价不会低到六十块一股了。 现如今的六十块台币,连十块华夏币都比不上。 就算真的有什么影响,那也只是在短期内。 相信有了这一笔融资,鸿海能够迅速的扩大规模。 如此一来的话,这些影响将会很快就消除。 况且鸿海之所以不上市,并不是因为出了什么问题。 这样的影响对于鸿海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有了李兴文的这笔融资,相信鸿海接下来的发展,绝对会十分的迅速。 经过这一轮发展之后,鸿海再次上市将会获得更好的收益。 李兴文的这一番建议,那真的是完完全全在为郭明台考虑。 郭明台唯一奇怪的,那就是李兴文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此一来的话,李兴文付出的资金有点多了。 郭明台看着李兴文,最后还是提出了他的这个疑问。 如果得不到李兴文一个满意的回答,郭明台是不会同意的。 这件事情表面来看,对郭明台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正是因为这样,郭明台更加的担心。 李兴文愿意付出这么多,那么他想得到的东西肯定会越多。 鸿海集团对于现在的李兴文而言,只能算一个不大不小的企业。 李兴文想要在鸿海集团这边得到的,恐怕只有鸿海集团本身了。 在这种情况下,郭明台不得不防。 李兴文微微一笑,“刚才我已经说了一个理由,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我十分看好苹果康的未来。” 在很多人眼里,富士康就是一个代工厂。 它所能创造的利润,那是相当低的。 其实这一种看法,大错特错。 苹果康在进入代工这个行业后,一路高歌发展。 零五年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一三年成为世界五百强前三十强。 尤其是到一七年的时候,苹果康整体的营业额突破了一万亿华夏币,占据华夏GDP总量的百分之一点五。 不要小看这百分之一点五,它的营业额相当于华伟,阿里,腾讯,百度四个企业年营收总额的两倍。 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苹果康的发展到底有多恐怖。 听到李兴文这样说,郭明台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 “李总,你认为苹果康未来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 李兴文微微一笑,看了郭明台一眼。 “我认为未来的苹果康,绝对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企业,就算挤进世界前五百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到这话,郭明台整个人口干舌燥,心跳的速度顿时加倍。 不得不说,李兴文的这一番豪言壮语,确实把他吓到了。 现如今全世界,还没有哪一家代工企业,能够达到这么一种高度。 世界五百强,可不是说一说就能进的。 想着李兴文刚才的话,郭明台的呼吸越来越沉重。 这个时候,李兴文又给他加了一把火。 “以后苹果康的每一次融资,我都愿意做领头,保证我这百分之十五的股份不被稀释,同时这些股票的决定权都会在郭董你手上。” 只能说李兴文提出的这个建议,郭明台真的无法拒绝。 郭明台实在想不通,李兴文为什么对苹果康有这么大的信心。 从刚才的对话来看,李兴文对于苹果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