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家有三小只_第四百一十四章 想赊账,没可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想赊账,没可能 (第2/3页)



    缴税方面,徐庆还不能按照一万零三百斤缴纳。

    要按两万零六百斤算。

    没法子,他分出来的那一万多斤粮食,售卖出去,也得纳税。

    好在这年月里,国家对商品粮征税不是很高。

    徐庆无需缴纳多少。

    去掉各种杂七杂八之后,他手里还能剩将近一千块。

    这一个月挣的,可比他当五分厂的正厂长时高多了。

    当然,主要来自于他使用能力分出的白面跟棒子面。

    算清楚了上个月的收入,徐庆高兴之余,手杵在桌子上,盘算着赶在秋收之前,得尽快在郊外租块地,建个库房,购置好磨面粉的机器。

    不能一直靠国家给他的粮站运粮,这么倒腾。

    国家一开始可以支持,之后就不见得了。

    得自己想办法,收粮食,磨面粉,自产自销才行。

    只是这第一个月的收入,说起来挺多,但对于之后用钱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下乡收粮得要钱,租地建库房,购置磨面粉的机器,也得要钱,哪一样都离不开。

    冬小麦六七月就开始收割,而现在都四月了,这对他来说,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转过天一早,徐庆早饭随便吃了一口,就先独自一人推着自行车出了大院。

    现如今,他是自谋生计,不再是在厂里那会儿,按点上下班,每个月有固定工资可以拿。

    他粮站开门营业时间越早,一天开的时间越长,才能多挣到钱。

    徐庆推着车经过前院时,阎埠贵才刚睡醒,从屋里出来,见着徐庆,笑呵道:

    “小庆,又这么早去你粮站那边啊。”

    徐庆应声道:“三大爷,没办法,不早点过去不成,菜市场早都开了,万一有人要卖点粮食,我过去迟,让人家等我就麻烦了。”

    阎埠贵嗯了一声,说道:

    “那成,你赶紧过去,别耽搁了你粮站生意,对了,晚上给我家稍三十斤白面,下午我让你三大妈把钱和粮票给静红。”

    徐庆应声道:“好嘞,三大爷,晚上我回来,一准给你送家去!”

    徐庆说完,推着自行车,趁着天色刚发亮,出了大院,站在胡同,立马就翻身骑上,朝着胡同口快速行驶出去。

    大街上这个点儿,上班的人都还没多少,也就摆摊买早点的,早早出摊,等着上班的行人光顾。

    卤煮和炒肝的香味诱人,令人食欲大开。

    买包子和焦圈,油条等其余各种早点的,徐庆一路骑车,瞧见不少。

    大清早的,幸亏他在家里垫吧了一口,不然非被勾的停下车不可。

    徐庆骑车到东单自家粮站门口时,雇佣的三虎子媳妇和三虎子meimei二人,已经在等他了。

    徐庆跳下车,把自行车斜靠在自个粮站门口,赶紧从裤兜里掏出钥匙,将店门打开。

    这时候的东单菜市场,里面嘈杂一片,前来买菜的大爷大妈,熙熙攘攘的进进出出,好不热闹,一些买完菜出来的,扭头看到徐庆的粮站开了门儿,便挎着胳膊上的菜篮子,迈步走进,东看看,西瞧瞧,要了三斤小米,准备买回去待会熬小米粥喝。

    三虎子媳妇别看农村出身,长相比不上国营商店和百货大楼那些女营业员,可手脚是真麻利,人勤快,说话也净捡好听的说,跟着三虎子买了多年卤煮,虽然是大字不识几个,认钱也有些困难。

    但帮人装小米,斤两拿捏的很是厉害。

    舀三斤小米,一舀一个准儿。

    收钱和粮票,就徐庆和三虎子meimei俩人。

    三虎子meimei念过书,因她家成分关系,跟三虎子一样,前些年,压根进不去单位和厂子上班。

    徐庆便就把她给雇过来,让盯柜台。

    熟人嘛,知根知底,比雇一些不了解的要强。

    三虎子对于自个媳妇和meimei在徐庆粮站干活,心里很放心。

    一来,徐庆给开的工资不低,一个人每月三十七块工资,比一些小厂的刚转正的正式工还高一点。

    二来,三虎子知道徐庆的为人,信得过。

    其实也是徐庆信得过他,以及他媳妇跟他meimei美娟。

    要是手脚不干净,干活不勤快,心眼不活泛,徐庆断然不会雇用。

    一个早上,卖出去五十斤白面和一百斤棒子面,小米十斤,红豆三斤。

    还算可以。

    大米是卖的最慢的,遇到南方来四九城工作定居的人,一次性能出去百十来斤。

    但地地道道的四九城居民和北方省份的人,还是喜欢吃白面和棒子面。

    南北方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多数吃的都是大米,而北方,几乎全是小麦。

    再加上大米在北方的产区也少,从那边运来,成本增加,价格跟着也就略微上涨一点,即便是北方人想换换口味,也是偶尔买一点罢了。

    上午时,没啥人光顾。

    徐庆坐在柜台后面的椅子上,看着报纸。

    美娟和她嫂子,两个人则将装小米和绿豆的口袋,抬到粮站门口,放在太阳底下晒着,担心生虫。

    天气不错,晴空万里,太阳晒的徐庆粮站门口暖洋洋的。

    不是周末和节假日,上班的人都在上班,一般中午前后来买粮的人,自是没多少。

    只有那些上年纪的老头,老太太,时不时过来帮子女买些粮食。

    能这个时候前来买粮,一般都是住在附近的人。

    要的多的,徐庆就推车给送过去。

    距离不算远,闲着也是闲着,出去跑一趟,也能顺便躲熟悉一下周边。

    一来二去,既能维护好跟客户的关系,又能把附近情况摸透。

    有时徐庆有事,离不开,就让美娟骑车去送。

    然而,下午时,粮站来了个徐庆认识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