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想赊账,没可能 (第3/3页)
。
算认识而已,因为对方,徐庆以前修理过一顿。 已好多年没见了。 “嘿,敢情这粮站是你开的啊。” 来人撇着嘴,一副吊儿郎当模样,抓起一把绿豆瞅了瞅,又换了一把小米,在手里捻着道: “徐庆,来,给我装十斤绿豆,十五斤小米和三十斤白面。” 徐庆盯着来人,放下手里的报纸,掏出烟,递给对方一根,出声道: “曹小军,粮票先看看,别待会装多了,你粮票揣的不够。” 做生意嘛,进门都是客,徐庆以前跟曹小军再有过节,那也不可能将对方拒之门外。 曹小军还是原来那德行,穿着光鲜,打扮时髦,眼神瞥了一眼徐庆掏出的是牡丹烟后,才伸手接过,叼在嘴角,摸出打火机,一边点着烟,一边道: “我能缺那种玩意?让你的人看着装就是了。” 曹小军嘬了一口烟,歪着头,从身上掏出一把粮票,撂在徐庆身边的柜台上。 徐庆招呼三虎子媳妇和美娟,一个看着把该多少的粮票找出来,顺便算一下多少钱,一个用铁簸箕给装曹小军要的粮食。 三虎子的媳妇,手脚很快,在美娟把钱数刚算出来,就已经把曹小军要的小米,绿豆,白面,一两不差的给装好了。 随之,将三个布口袋,放在曹小军面前。 曹小军一瞧,一根烟没抽完,要的三样就装齐了,不禁朝三虎子媳妇打量一眼,冷声道: “别蒙我,是不是不够数?” 徐庆抽着烟道:“曹小军,等下我用称称,不少你一钱。” 当着曹小军的面儿,徐庆用三十斤的杆秤,把绿豆和小米,白面,分别称了一下。 开粮站,家伙什哪能缺,徐庆早都置办齐全了。 二十斤的杆秤,三十斤的杆秤,以及上百斤的大铁称都有。 曹小军见状,侧目朝三虎子媳妇又看了一眼。 显然是被惊到了。 没用称,直接就能装的一两不差,对曹小军这种高干子弟来说,简直是闻所闻问。 徐庆没在意曹小军愣神,直接将美娟刚算出的钱数,再次说道: “一共十块七毛三。” 曹小军回归神儿,看向徐庆,撇着嘴道: “怎么怎么贵?你这个人粮站,不会是乱要价儿的吧?” 徐庆懒得跟曹小军这种人掰扯,伸手让美娟把算盘递给他,当面拨动算盘道: “三十斤白面,一斤一毛八分六,拢共五块五毛八分。 绿豆一斤两毛钱,十斤两块。 小米你要十五斤,一斤两毛一,算下来是三块一毛五。 加一块,正好十块七毛三,没错吧?” 曹小军哑口无言,徐庆报给他的钱数和价格,没一点差错。 跟国营商店里一样。 绿豆和小米价格都两毛多,那是因为每年种的少,产量也不高。 物以稀为贵,自然要比白面贵些。 曹小军本来是想来徐庆这边,看能不能便宜点,没曾想,一分钱都不比国营商店少。 只得伸手在裤兜里掏钱,然而摸出一把毛票,数了半天,皱起眉头道: “徐庆,今儿我出门匆忙,没带几张大团结钱,就一把零碎毛票,看在咱俩认识的份上,这钱先赊着,我记账,过几天给你送来。” 徐庆摇头,“我这小本买卖,概不赊账,钱不够,今天你少买点回去。” 曹小军游手好闲一人,没个正文八经的工作,徐庆哪敢给他赊。 再者,徐庆与他并不熟,凭什么要给他曹小军面子。 何况才刚开业一个月,哪能就开始给人赊账。 曹小军脸上露出不悦,可徐庆不惯着他。 开门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手钱,一手货。 即便是有人赊账,那也得徐庆考虑考虑,对方有没有资格。 要是认识的人都来赊,那还开什么粮站,做什么买卖。 徐庆直接向曹小军道:“还要吗?不要我就倒回去了。” 曹小军好脸面的人,哪能说不要,硬着头皮道: “等着,我去街头的储蓄所取了钱,待会过来拿。” 曹小军说完,转身走出徐庆的粮站,骑上他那辆自行车,立马闪人。 他取个屁的钱,工作都没有,成天还在瞎混,靠父母养活。 他父亲曹春华,十年变天期间,被他连累的,把文工团的团长职务丢了,现今只能领取退休金。 倒是他母亲还在街道办工作,可瘫上这么一个儿子,每个月挣的钱,全都被想方设法要走了。 曹小军以前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就他父母的钱,不够他挥霍几天就败光。 哪里还有钱让他取。 美娟等了半天,见离开的曹小军一去不返,都十来分钟了还没回来,转身就要将先前装起的白面和绿豆还有小米,倒回去。 徐庆摆手道:“美娟,那三十斤白面就放着吧,我们院的三大爷正好要三十斤,我晚上带回去给他。” 美娟哦了一声,把刚要解开的白面口袋,立马用绳子将口重新扎紧。 下午六点多钟,徐庆粮站内迎来了一波刚下班的工人前来购粮。 徐庆和三虎子meimei美娟,以及三虎子媳妇,三人忙了一个多小时。 直到晚上八点半左右,才消停。 天色已经黑了,徐庆见菜市场那边关了门,让美娟姑嫂二人先下班。 他自个独自又盯了半个小时,才拎着给三大爷家的那三十斤白面,走出粮站,关门上锁后,骑上自行车,载着白面,捏着手电筒,朝自家大院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