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逐胡三千里 (第3/3页)
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 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 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 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随着蒙古内战后遭到终结,蒙古内战将一座世界中心城池摧毁,尽管事后有过修复,但随着蒙古内乱和明军北伐,这座曾经的世界中心城池,如今破败的还不如大明腹地的一座镇子。 “陛下,这地方太残破了,我们就在外面扎营吧?” 徐增寿对朱棣开口,毕竟哈拉和林的情况确实很糟糕。 坍塌的城墙,被焚毁发黑的房屋,以及破败垮塌的水渠都表示这里不适合扎营。 朱棣闻言也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唏嘘。 “陛下,塘骑已经派发出去,三万骑兵很快就能搜寻到马哈木他们的踪迹!” 阿力台与王义策马而来,向朱棣汇报着情况。 “找到马哈木后,第一时间告诉我,我要亲手会会他。” 朱棣抚了抚自己的大胡子,看一眼四周情况后开始下令大军扎营。 很快,十余万人的队伍开始了构建营盘,同时孟章也在朱棣大帐搭建完毕后为其带路,同时在路上说道: “这一路上一直有马步兵护送民夫和辅兵撤回海喇儿城,现在留下的民夫和辅兵的队伍还有六万人,马步兵还有一万五千多人。” “运抵的军粮比预计要少,只有四万三千余斗,马料倒是和估计的差不多。” “另外,后方的马料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一个月后便能被马步兵护送抵达忽兰忽失温。 “算下来,大军的粮草马料能维持两个月左右,算上撤退的时间,我们能在漠西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二十四天。” 孟章将大部分事情都交代了,朱棣听得十分满意,同时也走进了自己的大帐之中。 坐下后,他便对孟章下令道:“安排所有马步兵和民夫、辅兵明日撤回海喇儿,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 “臣领敕令!”孟章毫不犹豫的作揖应下,转身出帐将军令传达。 军令传达到阿力台军帐的时候,他不免对阿鲁台吐槽道:“我都感觉我是他的部下了。” “还有他封赏的事情,现在下面的人一个个的都十分激动,他们给的太多,我怕日后不好控制部落。” 阿力台的话让阿鲁台皱眉点头:“确实是这样,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办法。” “明军的燧发枪厉害你也见到了,现在他们能在马背上装弹开枪,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以往仗着骑射,我们还能袭扰他们,现在却连袭扰的一方都改换了阵脚,我们……” 阿鲁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阿力台更是沉默不语。 两兄弟聊着聊着就聊不下去了,似乎他们也意识到了,自从明军能从东北出兵后,东蒙古除非愿意西迁,要不然根本无法逃脱大明的控制。 “散了吧,我估计马哈木他们要不了几天就会原形毕露,到时候我们看情况选择动手,你别折损太多人马,现在可不好恢复。” 阿鲁台交代一声,阿力台闻言点头,两兄弟寒暄一阵后也各自散去。 翌日,伴随着天色渐渐明朗,马步兵开始护送六万辅兵、民夫撤退海喇儿城。 与此同时,军中的东蒙古骑兵和明军骑兵也开始沿着杭爱山南北进行搜寻。 渐渐地,瓦剌的骑兵踪迹开始在北方出现,而且规模并不小。 得知这一消息,朱棣当即点齐兵马,收拢南部的塘骑,组成五万汉蒙女真骑兵向北方扑去。 北上的道路中,北方派出的一万哨骑也开始不断返回大军,并且给大军带来了好消息。 “瓦剌诸部正在向西北举部迁徙,数量不下二十万!” 草原上,塘骑千户跪地作揖,向马背上的朱棣禀告了这一情况。 阿鲁台一听,当即对朱棣道:“陛下,他们应该想要迁徙去当年外剌部的驻牧地,那里有一些残破的土城。” “如果陛下相信我,可以派我的弟弟阿力台先一步突袭外剌部土城,截住他们的去路!” 阿鲁台知道朱棣不会放自己走,因此他建议让自己的弟弟率兵出击。 朱棣听后,自然也知道阿鲁台是想要帮鞑靼部捞好处,但他没有说什么,反而颔首道: “常宁王你率本部骑兵前往外剌部截留马哈木,我率大军走大道追击。” “是!”阿力台闻言抱拳,并在片刻后召集中军的一万六千余骑兵走捷径前往外剌部。 至于剩下那三千多还未回来的塘骑部众,他则是准备暂时不管他们,反正朱棣也不会干出屠戮他们的事情。 “大军进发,我要看看马哈木玩的什么把戏。”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他不相信马哈木只知道逃跑,如果他真的只知道逃跑,那他就不会混到如今的高度。 显然,他有着自己的筹谋,并且很有可能准备埋伏自己。 不过不要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无用功。 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展示一下燧发枪的威力,检验一下燧发枪刺刀对骑兵的威慑。 想到这里,朱棣眯了眯眼睛,而四万明军骑兵也在他的率领下,向西北方向沿着马哈木等人留下的马粪、牛粪等痕迹追击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